shí

五時


拼音wǔ shí
注音ㄨˇ ㄕˊ

繁體五時

五時

詞語解釋

五時[ wǔ shí ]

⒈ ?謂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令。泛指一年四季。佛教語。天臺宗謂佛陀從成道至涅槃所說之法,可以分為五個時期,即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

引證解釋

⒈ ?謂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令。泛指一年四季。

《呂氏春秋·任地》:“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穫死?!?br />高誘 注:“五時,五行生殺之時也?!?br />陳奇猷 校釋:“五時者,春、夏、秋、冬、季夏也。本書《十二紀》,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而於《季夏》之末別出中央土一節(jié),是以木、火、金、水、土五行配屬春、夏、秋、冬四季,即所謂五時也?!?br />《隋書·王劭傳》:“伏愿遠遵先圣,於五時取五木以變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span>

⒉ ?佛教語。天臺宗謂佛陀從成道至涅槃所說之法,可以分為五個時期,即華嚴時、鹿苑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

南朝 梁 劉孝標 《<昭明太子集>序》:“五時密教,月猶鏡象;一乘妙旨,觀若掌珠?!?br />清 龔自珍 《總正歷代所譯一切經(jīng)》:“釋迦 既沒, 阿難 結集 釋迦 一代五時之教?!?/span>

分字解釋


※ "五時"的意思解釋、五時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