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chéng

中丞


拼音zhōng chéng
注音ㄓㄨㄥ ㄔㄥˊ

中丞

詞語解釋

中丞[ zhōng chéng ]

⒈ ?官名。即“大中丞”,見該條。

中丞匿于溷藩?!鳌堜摺段迦四贡洝?/span>

an official's name;

引證解釋

⒈ ?漢 代御史大夫下設(shè)兩丞,一稱御史丞,一稱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為名。 東漢 以后,以中丞為御史臺長官。 明 清 時用作對巡撫的稱呼。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nèi)領(lǐng)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br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巡撫》:“明 正統(tǒng) 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鄒來學(xué) 廵撫 順天、永平 二府……今廵撫之稱中丞,蓋沿于此?!?br />清 錢大昕 《內(nèi)閣侍讀嚴(yán)道甫傳》:“畢中丞 沅 廵撫 陜西,招至官齋,為文字交?!?/span>

⒉ ?指宮官,內(nèi)官。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琵琶》:“文宗 朝,有內(nèi)人 鄭中丞,善胡琴?!?br />原注:“中丞,即宮人之官也?!?/span>

國語辭典

中丞[ zhōng chéng ]

⒈ ?職官名。漢代御史大夫的屬官,掌蘭臺圖籍秘書,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東漢以降,御史大夫轉(zhuǎn)為大司空,以中丞為御史臺的長官。明初設(shè)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職位相當(dāng)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出任巡撫,清代各省巡撫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撫也稱為「中丞」。

分字解釋


※ "中丞"的意思解釋、中丞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