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é

度牒


拼音dù dié
注音ㄉㄨˋ ㄉ一ㄝˊ

度牒

詞語解釋

度牒[ dù dié ]

⒈ ?舊時官府發(fā)給僧尼的證明身份的文件。也叫“戒牒”

official permit to become a monk (nun) and join a monastery;

引證解釋

⒈ ?僧道出家,由官府發(fā)給憑證,稱之為“度牒”。 唐 宋 時,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軍政費用。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道釋科教·度牒》:“《僧史略》曰:‘度牒自 南北朝 有之?!姟陡呱畟鳌贰蘧?,必有憑由?!瘧{由,即今祠部牒也。

《唐會要》曰:‘ 天寳 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給牒?!瘎t僧尼之給牒自 唐明皇 始也?!?br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四:“紹興 中,軍旅之興,急於用度,度牒之出無節(jié)。上戶和糴所得,減價至二、三十千。時有‘無路不逢僧’之語?!?br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順治 六年五月,戶部奏言師旅煩興,歲入不給,議開監(jiān)生、吏典、承差等援納,并給僧、道度牒,準(zhǔn)徒,杖折贖。”

國語辭典

度牒[ dù dié ]

⒈ ?舊時官府發(fā)給合法出家人的證明文件。源于唐代,沿用到清代。上載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師名以及官署關(guān)系者的連署,僧尼以此牒為身分憑證,可免徭役。

分字解釋


※ "度牒"的意思解釋、度牒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