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tuó

頭陀


拼音tóu tuó
注音ㄊㄡˊ ㄊㄨㄛˊ

繁體頭陀

頭陀

詞語解釋

頭陀[ tóu tuó ]

⒈ ?原意為抖擻浣洗煩惱。佛教僧侶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腳乞食的僧人。又作“馱都、杜多、杜荼”

梵dhūta; mendicant Buddhist monk;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頭陁”。梵文dhūta的譯音。意為“抖擻”,即去掉塵垢煩惱。因用以稱僧人。亦專指行腳乞食的僧人。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以法師景行 大迦葉,故以頭陀為稱首?!?br />《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西云頭陁,此云抖擻,能行此法,即能抖擻煩惱,去離貪著,如衣抖擻,能去塵垢,是故從喻為名?!?br />宋 洪邁 《夷堅(jiān)乙志·張淡道人》:“其徒有頭陁一人,又祕藏紙畫牛一頭,每與客戲?!?br />《西游記》第十七回:“話説 孫行者 一觔斗跳將起去,諕得那 觀音院 大小和尚并頭陀、幸童、道人等一個(gè)個(gè)朝天禮拜?!?br />清 鄭燮 《道情》之三:“老頭陀,古廟中,自燒香,自打鐘;兔葵燕麥閒齋供?!?/span>

國語辭典

頭陀[ tóu tuó ]

⒈ ?佛教用語。指修習(xí)十二種苦行的比丘為梵語dhūta的音譯。意譯為修治、搖振、棄除。

⒉ ?習(xí)俗上又將行腳乞食的出家人稱為「頭陀」。此僧人通常還保留有部分的頭發(fā)。

分字解釋


※ "頭陀"的意思解釋、頭陀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