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īshé

土虺蛇


拼音tǔ huī shé
注音ㄊㄨˇ ㄏㄨㄟ ㄕㄜˊ

土虺蛇

詞語(yǔ)解釋

土虺蛇[ tǔ huī shé ]

⒈ ?亦稱“土骨蛇”。

引證解釋

⒈ ?亦稱“土骨蛇”。亦稱“土腳蛇”。蝮蛇的俗稱。常省稱為“土虺”。

《漢書(shū)·田儋傳》“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何者?為害於身也。” 唐 顏師古 注:“虺若土色,所在有之,俗呼土虺?!?br />《爾雅·釋魚(yú)》“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清 郝懿行 義疏:“《爾雅》所釋,乃是土虺,今山中人多有見(jiàn)者。 福山、棲霞 謂之土腳蛇, 江 淮 間謂之土骨蛇。長(zhǎng)一尺許,頭尾相等,狀類土色。人誤踐之,躍起中人?!?br />章炳麟 《新方言·釋動(dòng)物》:“《説文》:‘蟲(chóng),一名蝮?!稜栄拧纷黩场=褡?淮 漢 以南稱土虺蛇,亦云土骨蛇。”

分字解釋


※ "土虺蛇"的意思解釋、土虺蛇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yǔ)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