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
詞語解釋
意識[ yì shi ]
⒈ ?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
英consciousness;
⒉ ?覺察;發(fā)現(xiàn)。
例她不高興啦,我并沒意識到。
英be conscious of; awake to; realize;
引證解釋
⒈ ?識見。
引漢 王充 《論衡·實知》:“眾人闊略,寡所意識,見賢圣之名物,則謂之神?!?br />《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 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高祖 是之?!?br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此怪大佳,其意識在綺羅人上?!?/span>
⒉ ?指先入之見。
引宋 王明清 《揮麈后錄》卷二:“子之所陳,心存意識,或欲周知,何從皆得?”
⒊ ?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反映,是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
引柳青 《銅墻鐵壁》第二章:“我那陣農(nóng)民意識太重,總想回家安貼一下老娘。”
韓北屏 《非洲夜會·酋長的故事》:“大多數(shù)的酋長總有一定的民族主義意識,特別是那些偏僻的邊遠的地方?!?/span>
⒋ ?覺察;感覺。
引阿英 《夜》:“她意識著這一定又是敵人在掃射自己的同志?!?br />茅盾 《喜劇》一:“連同鄉(xiāng)會也是委員制了么?他這才更明晰地意識到世界確是換了一個樣子了。”
⒌ ?謂自覺抱有某種目的。
引冰心 《超人》:“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無意識的看著?!?br />丁玲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一)》五:“不過他咽住了,他怕 子彬 多心,以為他是有意識譏諷他?!?/span>
⒍ ?佛教語。佛教六識之一,即由意根所起之識,亦稱法識。
引南朝 梁武帝 《浄業(yè)賦序》:“除此二障,意識稍明,內(nèi)外經(jīng)書,讀便解悟?!?br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性上》:“意根之動,謂之意識。”
國語辭典
意識[ yì shì ]
⒈ ?泛指一切精神活動。如知覺、記憶、想像等皆屬之。
⒉ ?覺察、警悟。
例如:「他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span>
⒊ ?佛教用語。對一切現(xiàn)象能產(chǎn)生分別作用的心。
引《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意識相應(yīng)散慧,名為計度分別?!?/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