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人 > 王實甫 > 王實甫代表作品

王實甫的詩詞

本頁收錄王實甫的古詩/代表作品根據時間排序,通過這些王實甫古詩詞的介紹可以了解名家王實甫的詩風。如果您也有喜歡的王實甫代表作品、或喜歡的王實甫的古詩詞,歡迎分享。

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元代王實甫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長亭送別

元代王實甫

  (夫人、長老上云)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p>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拙魯速

元代王實甫

對著盞碧熒熒短檠燈,倚著扇冷清清舊幃屏。

燈兒又不明,夢兒又不成。

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張君瑞害相思(第三本)

元代王實甫

楔子

(旦上,云)自那夜聽琴后,聞說張生有病,我如今著紅娘去書院里,看他說甚么。(叫紅科)(紅上,云)姐姐喚我,不知有甚事,須索走一遭。(旦云)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來看我?(紅云)你想張……(旦云)張甚么?(紅云)我張著姐姐哩。(旦云)我有一件事央及你咱。(紅云)甚么事?(旦云)你與我望張生去走一遭,看他說甚么,你來回我話者。(紅云)我不去,夫人知道不是耍。(旦云)好姐姐,我拜你兩拜,你便與我走一遭!(紅云)侍長請起,我去則便了。說道:"張生,你好生病重,則俺姐姐也不弱。"只因午夜調琴手,引起春閨愛月心。

雜劇·四丞相高會麗春堂

元代王實甫

第一折

(沖末扮押宴官引祗從上,詩云)小帽虬頭裹絳紗,征袍砌就雁銜花。花根本艷公卿子,虎體鹓班將相家。老夫完顏女真人氏。小字徒單克寧,祖居萊州人也。幼年善騎射,有勇略,曾為山東路兵馬都總管行軍都統(tǒng),后遷樞密院副使,兼知大興府事,官拜右丞相。老夫受恩甚厚,以年老乞歸田里。圣人言曰:"朕念眾臣之功,無出卿右者。"今拜左丞相之職。時遇蕤賓節(jié)屆,奉圣人的命,但是文武官員,都到御園中赴射柳會。老夫為押宴官,射著者有賞,射不著者無賞。老夫在此久等,這早晚官人每敢待來也。(正末引屬官上,云)老夫完顏女真人氏,小字樂善。老夫幼年跟隨郎主,南征北討,東蕩西除,多有功勞汗馬。謝圣恩可憐,官拜右丞相,領大興府事。正受管軍元帥之職。今日五月端午,蕤賓節(jié)令,奉圣人命,都著俺文武官員御園中赴射柳會。圣人著左丞相徒單克寧為押宴官。想老夫幼年問苦爭惡戰(zhàn)。得到今日,非同容易也呵。(唱)

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草橋店夢鶯鶯(第四本)

元代王實甫

楔子

(旦上,云)昨夜紅娘傳簡去與張生,約今夕和他相見,等紅娘來做個商量。(紅上,云)姐姐著我傳簡帖兒與張生,約他今宵赴約。俺那小姐,我怕又有說謊,送了他性命,不是耍處。我見小姐去,看他說甚么。(旦云)紅娘收拾臥房,我睡去。(紅云)不爭你要睡呵,那里發(fā)付那生?(旦云)甚么那生?(紅云)姐姐,你又來也!送了人性命不是耍處。你若又翻悔,我出首與夫人,你著我將簡帖兒約下他來。(旦云)這小賤人倒會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紅云)有甚的羞,到那里只合著眼者。(紅催鶯云)去來去來,老夫人睡了也。(旦走科)(紅云)俺姐姐語言雖是強,腳步兒早先行也。

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張君瑞慶團園(第五本)

元代王實甫

楔子

(末引仆人上,開,云)自暮秋與小姐相別,倏經半載之際。托賴祖宗之蔭,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如今在客館聽候圣旨御筆除授,惟恐小姐掛念,且修一封書,琴童家去,達知夫人,便知小生得中,以安其心。琴童過來,你將文房四寶來,我寫就家書一封,與我星夜到河中府去。見小姐時說:"官人怕娘子憂,特地先看小人將書來。"即忙接了回書來者。過日月好疾也呵!

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崔鶯鶯夜聽琴(第二本)

元代王實甫

第一折

(孫飛虎上,開)自家姓孫,名彪,字飛虎。方今天下擾攘。因主將丁文雅失政,俺分統(tǒng)五千人馬,鎮(zhèn)守河橋,劫擄良民財物。近知先相國崔鈺之女鶯鶯,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現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我心中想來:當今用武之際,主將尚然不正,我獨廉何為!大小三軍,聽吾號令:人盡銜枚,馬皆勒口,連夜進兵河中府!擄鶯為妻,是我平生愿足。(下)(法本慌上)誰想孫飛虎將半萬賊兵圍住寺門,鳴鑼擊鼓,吶喊搖旗,欲擄鶯鶯小姐為妻,我今不敢違誤,即索報知夫人走一遭。(下)(夫人慌上,云)如此卻怎了!俺同到小姐臥房里商量去。(下)(旦引紅上,云)自見了張生,神魂蕩漾,情思不快,茶飯少進。早是離人傷感,況值暮春天道,好煩惱人也呵!好句有情憐夜月,落花無語怨東風。

雜劇·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元代王實甫

第一折

(沖末扮劉員外領家童上,云)僧起早,道起早,禮拜三光天未曉。在城多少富豪家,不識明星直到老。老夫姓劉,雙名仲實,乃洛陽人也。我有萬百貫家緣過活,別無兒郎,止有個女孩兒,小字月娥,不曾許娉他人。我如今要與女孩兒尋一門親事,恐怕不得全美,想姻緣是天之所定。今日結起彩樓,著梅香領著小姐,到彩樓上,拋繡球兒,憑天匹配。但是繡球兒落在那個人身上的,不問官員士庶,經商客旅,便招他為婿,那繡球兒便是三媒六證一般之禮也。家童,你和梅香說,著他同小姐上彩樓,拋了繡球兒,便來回我的話。休要誤了喜事。則等俺女孩兒成就了親事,稱老夫平生之愿也。老夫且去后堂中安排下筵席,與孩兒慶賀,你疾去早來,著老夫歡喜咱。(下)

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張君瑞鬧道場(第一本)

元代王實甫

楔子

(外扮老夫人上,開)老身姓鄭,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國,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個小姐,小字鶯鶯。年一十九歲,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許下老身之侄--乃鄭尚書之長子鄭恒--為妻。因俺孩兒父喪未滿,未得成合。又有個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兒的,喚作紅娘。一個小廝,喚做歡郎。先夫棄世之后,老身與女孩兒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來到河中府,將這靈柩寄在普救寺內。這寺是先夫相國修造的,是則天娘娘香火院,況兼法本長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這西廂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寫書附京師去,喚鄭恒來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從者數百;今日至親則這三四口兒,好生傷感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