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梅雨

梅雨

[唐代]: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梅雨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成都有個犀浦鎮(zhèn),只是一個十分繁榮,富強的大鎮(zhèn)。我正巧在四月路經(jīng)此地,看到了這里美麗的景色。滿樹的黃梅已經(jīng)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長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打濕了茅草蓋的屋頂,山間云霧彌漫,田間有春水澆灌。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龍在嬉戲,形成一個個漩渦達到河岸又返回來。

注釋

犀浦道:屬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縣犀浦鎮(zhèn)。安史之亂,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為南京,實未進駐。

湛湛:水深而清

冥冥:昏暗

盤渦:急水旋渦

梅雨鑒賞

  此詩描寫蜀中四月的情景,壯美與纖麗互見,宏觀與微觀俱陳。細雨迷蒙,密霧難開,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壯闊。

  詩中的“南京”是指現(xiàn)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縣,現(xiàn)在四川郫縣的犀浦鎮(zhèn)就是當年犀浦縣治所。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種竹月馀稍覺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韻慰之 其一

明代王紱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嘆馬二絕贈趙公簡 其二

清代引履祥

豈有千里心,所戚惟窮老。屢鞭腹自饑,蹢躅悲荒草。

陳五主

明代郭之奇

可憐巴馬蔽黃塵,夷兇剪亂遂為陳。已知同泰終危國,何事莊嚴又舍身。

始興王子興勞苦,刺閨投石夜頻頻。妄希泰伯為三讓,錯認姬公乃世臣。

桂軒辭二章 其一

元代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呈濟之

金朝李俊民

朝醒暮醉幾時休,雞黍人家見客留。聞道曲生行處有,西村明日趁扶頭。

穫稻 其一

清代屈大均

今歲愁咸早,秋分害早黏。無多遺穗在,婦子亦腰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