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辛棄疾的詩 >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宋代]:辛棄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刬地東風(fēng)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jīng)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yīng)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野棠花兒飄落,匆匆又過了清明時節(jié)。東風(fēng)欺凌著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夢驚醒。一陣涼氣吹來,向我的孤枕襲來,我感到絲絲寒意。在那彎曲的河岸邊,我曾與佳人舉杯一起飲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與佳人離別。如今人去樓空,只有往日的燕子還棲息在這里,那時的歡樂,只有它能作見證。

聽說在繁華街道的東面,行人曾在簾下見過她的美足。舊日的情事如東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遺憾又像云山一樣一層層添來。假如有那么一天,我們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將會像鏡里的鮮花,令我無法去折。她會驚訝我又白了頭發(fā)。

注釋

東流:東流縣,舊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東至縣東流鎮(zhèn)。

野棠:野生的棠梨。

匆匆:形容時間過得飛快的樣子。唐牟融《送客之杭》詩:“西風(fēng)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暫留?!?/p>

刬(chàn)地:宋時方言,相當(dāng)于“無端地”、“只是”。

云屏:云母鑲制的屏風(fēng)。寒怯:形容才氣或才力不足。

觴: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具。

系(jì)馬:指拴馬。

“樓空”句:蘇軾《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綺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蒼。

纖纖月:形容美人足纖細(xì)。劉過《沁園春》(詠美人足):“知何似,似一鉤新月,淺碧籠云?!?/p>

料得:預(yù)測到;估計到。明朝(zhāo):以后,將來。

尊:指酒器。重見( jiàn):重新相見,重新遇到。

華發(fā):花白的頭發(fā)?!赌印ば奚怼罚骸叭A發(fā)隳顛,而猶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參考資料:

1、朱德才選注.辛棄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8年7月

2、張碧波選注.辛棄疾詞選讀.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江西帥召為大理少卿時作。辛棄疾年青時路過池州東流縣,結(jié)識一位女子,此次經(jīng)過此地,重訪不遇,感發(fā)而作此詞。

參考資料:

1、《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3-1494頁

2、錢東甫著.辛棄疾傳.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年

3、張艷玲,張書珩主編.影響中華文明的100位名人.呼和浩特:遠(yuǎn)方出版社 ,2005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鑒賞

  這是游子他鄉(xiāng)思舊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寫起,接著敘游子悲愁。“曲岸”、“垂楊”兩句道離愁,“樓空”兩句寫別恨。換頭“聞道”緊承“燕子能說”,揭示“空樓”中佳人當(dāng)時處境:“簾底纖纖月”,月不圓人也不團(tuán)圓?!傲系妹鞒庇址鲂乱猓汗婺芤?,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頓挫,道出佳人難再得的幽怨。

  此詞上闕中:“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刬地樂風(fēng)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鼻迕鲿r節(jié),春冷似秋,東風(fēng)驚夢,令人觸景生情,萌生悲涼之情感?!坝帧弊贮c(diǎn)出前次來此,也是之個季節(jié)。暗合于唐人崔護(hù)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翱蛪簟卑抵概f游之夢,“一枕寒怯”之孤單又暗襯前回在此地的歡會之歡愉。果然,下邊作者按捺不住對往事的追憶:“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曲岸、垂楊,宛然如舊,而人去樓空了;只有似曾相識之飛燕,在呢喃地向人訴說,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東坡《永遇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詞意,卻能翻出新意,頗有信手拈來之感。這五句,作者回憶往日惜別感傷此時不得復(fù)見筆落之處愁思可見,這隱隱含悲之語在其詞作中少有。

  此詞下闕則歇拍處意脈不斷,承接上片回憶之感傷一氣流注而入下片:“聞道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綺陌”,猶言煙花巷。纖纖月出于簾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極艷處,落筆卻清雅脫俗,此亦稼軒之出眾之處。至此可知此女是風(fēng)塵女子。這里說不僅“飛燕”知之;向行人打聽,也知確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悵更增,所以作者傷心地說:“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云山千疊。”上年惜別的舊恨,已如流水之難盡;此時重訪不見的新恨更如亂山云疊,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邊山多,將眼前景色信手拈來,作為妙喻。用意一唱三嘆,造語一波三折,稼軒為詞,達(dá)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覺無可言者,他都能盡情抒發(fā)。如鏡里花難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從何說起。稼軒則又推進(jìn)一層,造成了余意不盡的結(jié)尾:“也應(yīng)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意思是:那時,想來她也該會吃驚地、關(guān)切地問我“你怎么添了這多的白發(fā)?。 敝荒苋绱肆T了!

  全詞以想象中的普通應(yīng)酬話,寫出雙方的深摯之情與身世之感嘆。這白頭,既意味著“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飽含著“老卻英雄似等閑”的悲憤,真可謂百感交集。寫到此,戀舊之情、身世之感已渾然不可分,大有“倩向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水龍吟》)的意味,實(shí)為借戀杯之酒,澆胸中感時傷事之塊壘。因?yàn)橛写艘唤Y(jié),再返觀全詞,只覺得無處不悲涼。這結(jié)尾,也照應(yīng)了開頭的歲月如流,于是歸結(jié)到蕭蕭華發(fā)上,就此頓住。

  辛詞郁積如山,欲說還休。清真所為是筆觸纖細(xì)、筆筆勾勒的工筆仕女圖;稼軒作成的卻是灑脫爽健、一揮而就的潑墨寫意畫。這藝術(shù)風(fēng)格上的差異,是詞人個性與氣質(zhì)的差異而造成的。同時也能看出稼軒詞作風(fēng)格之獨(dú)特,確實(shí)與眾不同。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zhàn)鎳由降淖髌?。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猜你喜歡

過清遠(yuǎn)峽

宋代王稱

兩山夾飛流,曲折始東走。排空殷崩雷,出峽去愈驟。

商人數(shù)畏津,漁子駭奔溜?;貫懻ЦQ淵,迸瀨亂泄竇。

月下白

清代安揚(yáng)名

一團(tuán)粉雪釀清華,月作精神玉作花。誰識鼠姑能雅澹,不將富貴向人夸。

論詩絕句四十首 其三十三 茶陵

清代李希圣

進(jìn)士山東李中麓,子規(guī)江上陸滄浪。詩名相業(yè)供描畫,始信多才本不祥。

生辰謝邵廣文惠惠仁者壽賦

宋代張栻

左弧念當(dāng)辰,藐此臥歲晚。

重云不予蔭,敢望滋九畹。

九日省中諸公邀游兩高遇雨不遂小酌靈隱

明代王世貞

秋山鐃吹擁登臺,龍藏含云郁未開。天際兩高風(fēng)雨色,客中重九弟兄杯。

茱萸插罷偏成感,竹葉飛時不待催?;韬谏戏侥强傻剑T君虛有大夫才。

寄趙少虛先生四首 其一

明代于慎行

空谷有佳人,素質(zhì)明秋霜。凌風(fēng)拾翠羽,皎皎雙明珰。

負(fù)薪日慘廩,怨此江路長。紅顏委中野,三嘆以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