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寇準的詩 > 春日登樓懷歸

春日登樓懷歸

[宋代]: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遠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深樹語流鶯。

舊業(yè)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春日登樓懷歸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事登上高樓遠望,茫茫一片平野無邊無際。

四野空空,只見流水,不見渡者。小舟無依橫在岸邊。

遠處荒村古寺,一縷縷炊煙裊裊,三兩聲鶯鶯叫語。

這些多像我遙遠而熟悉的故鄉(xiāng)啊,想到這里,不由驚醒。

注釋

引望:遠望。

杳杳:深遠的意思。

斷靄:時有時無、忽聚忽散的煙氣。靄,輕煙。

流鶯:謂婉轉(zhuǎn)的鶯鳴。

舊業(yè):祖上的基業(yè),如房宅田地等。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肅鳥鼠山,橫貫陜西渭河平原,東至潼關入黃河。渭水清,古人多與流入渭河而水流渾濁的涇水對舉,稱清渭濁涇??軠实募亦l(xiāng)在渭水北岸的下邽,他當時在湖北,所以有“遙清渭”的感嘆。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8-9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29-31

春日登樓懷歸創(chuàng)作背景

  作此詩時,詩人寇準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

春日登樓懷歸鑒賞

  春天是萬物復興勃蘇的時節(jié),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每到春天,總會不由自主地生出思鄉(xiāng)之感??軠十敃r身在鄉(xiāng)外,遇上春天,寫下了這首懷歸的詩篇。

  詩要表現(xiàn)的是思鄉(xiāng)懷歸,所以選取了最能表現(xiàn)這一情緒的“登樓”來寫。首聯(lián)就說自己登上高樓,伸長了脖子,向遠處眺望,只見到無盡的春水,漲滿了河中。這一聯(lián)氣勢很宏大,給下文發(fā)揮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古人論詩強調(diào)起句要拉得開,壓得住,這首詩正做到了這一點。

  頷聯(lián)俯察。詩人從平野盡頭收回視線,開始細細察著樓前底下有無別致的景色。原來在這片廣野中,竟橫臥著一條河流,水上還有一條渡船。不過,四野空曠無人,既不見渡者,連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詩人不由好奇,便將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見有個入來,只有那條孤零零的渡船橫轉(zhuǎn)在水里飄啊悠的,詩人心里琢磨著:看來這條渡船自清晨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這兒了。這一聯(lián)純粹的寫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認為:“寇忠愍少知巴東縣,有‘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之句,固以公輔自期矣,奈何時未有知者?!保ā俄嵳Z陽秋》卷十八)這是從何說起,因此遭到清人何文煥的詰難:此聯(lián)“乃襲‘野度無人舟自橫’句,葛公謂其‘以公輔自期’,強作解矣?!保ā稓v代詩話考索》)何氏的意見是正確的??軠室驗椤捌轿艨釔弁跤邑?、韋蘇州詩”(范雍詩序語),所以此地看見相仿景色時,很自然地受到韋應物《滁州西澗》詩的觸發(fā),便隨手點化了韋句,而意境比韋來得豐厚,如斯而已,何來“公輔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說顯然是穿鑿附會。

  頸聯(lián)寫抬眼見聞。詩人佇望樓頭已久,因此當他目光移開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時,已近黃昏,村里入家大約已在點火做飯了,所以冒出了縷縷輕煙。高樓不遠處還有一座古寺,聽得出有幾只黃鶯在那兒啼嗽著。

  也許是流水、渡船、炊煙勾起了詩人對故鄉(xiāng)類似景色的回憶,抑或是無所棲托的流鶯的啼聲喚出了詩人心中對故居的思念,總之,登樓見聞領出了尾聯(lián)的懷歸之情。此時,詩人不可遏止地懷念起故鄉(xiāng)來:在那遙遠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經(jīng)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園家業(yè),有自已的親人······迷離恍惚之中,詩人仿佛已置身故園,看到了家鄉(xiāng)的流水,家鄉(xiāng)的渡船,家鄉(xiāng)的村莊。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驀地一陣心驚,他回過神來:“此身還在異鄉(xiāng)巴東呢!”這時,他的心頭該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說了,就在“驚”字上收住了筆。

  由于寫景是全詩的重心,對仗工穩(wěn)、生活氣息濃郁的中間二聯(lián)景句就成了詩的中心。尤其“野水”一聯(lián),妙手偶得,渾然天成,更博得了贊賞。宋僧文瑩《湘山野錄》以為它“深入唐人風格”。王漁洋把它轉(zhuǎn)引入《帶經(jīng)堂詩話》的“佳句類”內(nèi),連北宋翰林圖畫院也將此聯(lián)作為考題來品評考生高低,這都說明這首詩以寫景馳名,以致本來寫得并不差的抒情句卻為它所掩了。

寇準簡介

唐代·寇準的簡介

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 ? 寇準的詩(207篇)

猜你喜歡

次吳白樓卷中韻

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shù)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

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九曲櫂歌十首

宋代白玉蟾

寂寂秋煙鎖碧灣,往年此地有禪關。

不神移入龍宮去,一夜風雷吼萬山。

新繁縣顯曜院

宋代梅摯

繡地縈回寶勢長,遍游寧倦徙胡床。禪齋不顧幡風影,講席亂飛花雨香。

苔陣暗連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涼。我來懶上東臺上,目送霜楸感北堂。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

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

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

大廟峽

清代陶元藻

天險何曾《禹貢》陳,白波江上起嶙峋?;ù构率河屙懣丈揭菇瞪?。

玉馬驚回猺洞火,寒潮拍盡女墻塵。帆飛三峽行才半,還傍香爐一問津。

寶氣亭三首

宋代趙蕃

徐家筆力見南唐,今代更推江夏黃。

屹立二碑端不朽,未輸滕閣擅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