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曹操的詩 > 秋胡行 其二

秋胡行 其二

[兩漢]:曹操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經(jīng)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飖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圣化,貴者獨人。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惠,殊不再來。

愛時進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秋胡行 其二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華山,和神仙一起遠游。

經(jīng)過昆侖山,來到蓬萊仙山。

和神仙們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

我想得到長生不老的神藥,活到一萬歲。

用詩歌表達心意,我愿登上高高的泰華山。

天地是多么地長久,與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暫。

世人都說老子清靜淡泊,從來都不知道年歲已老。

又說赤松子和王子喬得道成仙。

沒有聽說過真正得道成仙的,也許得道的人可以長壽延年。

用詩歌來表達我的心意,天地是多么長久。

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處沒有它們的光芒呢!

天地化育萬物,最尊貴的難道不是人嗎?

各個諸侯管轄自己的封地,難道他們不是天子的臣民嗎?

以施行仁義為本分,以遵行禮樂為榮耀。

用詩歌表達心意,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

春夏秋冬交替遠去,晝夜推移,成為一年。

有德行的人遵從天意,所以他們行為始終與上天保持一致。

他們從不憂慮年歲老去,只會憂慮社會不安定。

生和死都由天命決定,因此,擔心生死是愚蠢的行為。

用詩歌來表達我的心意,春夏秋冬交替遠去。

憂傷的時候?qū)⒂惺裁聪敕??讓歡笑永隨自己的心意。

盛壯年華和聰明智慧,將永遠不會返回。

珍惜時光,努力進取,將有惠于誰呢?

輕浮放蕩,逸樂茍安,又是怎樣的行為呢?

用詩歌表達心意,憂傷的時候?qū)⒂惺裁聪敕兀?/p>

注釋

泰華山:華山,亦稱太華山,為中國五岳之西岳,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東部的華陰縣境內(nèi)。

神人:神和人。

蓬萊:東海中的蓬萊山,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飄飖(yáo):飄蕩,飛揚,風吹貌。

俱:一起,在一起。

思得:想得到。

何:多么,為何。

人道:為人之道,人的道路。居之:居天地之間。

世言:世人說道。伯陽: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字。

殊不知:猶言竟不知。

赤松:赤松子,亦稱“赤誦子”、“赤松子輿”。相傳為上古時神仙。神農(nóng)時為雨師,教神農(nóng)入火。王喬: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

亦云:也說。

得之未聞:得知以前從未聽說之事。

庶:但愿,或許。以:得以。壽考:壽命的考量,長壽,壽數(shù),壽命。

明明:光明貌。

光昭:光照,照耀,彰明顯揚,發(fā)揚光大。

二儀:天地,日月,陰陽,父母。合圣化:合并圣化。

貴者:尊貴者。獨人不:唯獨人不是。

率土:“率土之濱”之省。謂境域之內(nèi)。

莫非王臣:沒有不是王臣的。

四時:指一年四季的農(nóng)時,四季。更:更加。再。

以:已經(jīng)。成歲:成為一年。

大人:以人為大。先天:以天為先。

而天:如天。弗違:不要違逆。

不戚:不悲傷。年往:年歲過去,年齡老去。

憂世:憂愁人世。不治:不能治理,不安定。

存亡:生存和滅亡。有命:有天命。

慮之:憂慮這些。為蚩:為癡愚。蚩,白癡,無知。

戚戚:憂懼貌,憂傷貌。欲何念:打算顧念什么。

所之:所去的地方。

壯盛:壯年盛年。智惠:智慧和恩惠。

殊不:竟不。殊,很,甚。

愛時:愛惜時光。進趣:追求樂趣,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為,進取,追求,求取。

將以:將此用以?;菡l:恩惠于誰。

泛泛:泛泛地,尋常地,簡單地。放逸:放縱逸樂,豪放不羈。

亦同何為:又等同于什么。

參考資料:

1、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0-46

秋胡行 其二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公(曹操)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曹操時年六十一歲,一生功業(yè),大體成就。這兩首詩當作于經(jīng)歷散關以后,為曹操晚年的作品。

參考資料:

1、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0-46

2、王文坤.淺析曹操詩歌的悲涼之美.北方文學旬刊,2012(9):40

秋胡行 其二鑒賞

  這首詩寫的都是虛幻的內(nèi)容,寫游仙時的情境和心態(tài)。先寫與神人遠游。詩人有感于“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希望得到神藥,延長壽命。但人生短暫,有無神藥,能否長壽,將信將疑。于是筆勢陡轉(zhuǎn),由神仙世界直轉(zhuǎn)世俗人間。寫日月普照,“貴者獨人”。在人間,應當尊君王,行仁義,守禮樂,不必追求長壽,需要憂慮的是亂世還沒有得到治理。詩人雖然年老,但雄心不滅?!安黄菽晖?,憂世不治”,在普遍的憂生意識中融入了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獨有的生命價值觀。但這種情思沒有持續(xù)下去,因而最后筆勢再次陡轉(zhuǎn),寫想過隨心所欲的放縱生活而又于心不安的矛盾心態(tài)。

曹操簡介

唐代·曹操的簡介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 ? 曹操的詩(60篇)

猜你喜歡

對月書感 其一

清代丘逢甲

明月出滄海,我家滄海東。獨憐今夜見,猶與故鄉(xiāng)同。

喪亂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祗垂淚,顧影愧歸鴻。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

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

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小雨

宋代劉攽

烈風呼洶震山林,小雨霏微駐薄陰。南畝旱苗焦欲死,擬將如許號為霖。

過曹鈞隱居

唐代錢起

荃蕙有奇性,馨香道為人。不居眾芳下,寧老空林春。
之子秉高節(jié),攻文還守真。素書寸陰盡,流水怨情新。
濟濟振纓客,煙霄各致身。誰當舉玄晏,不使作良臣。

登女郎臺

宋代穆修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云鬢葉輕。

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

艷曲十首 其十

明代胡應麟

淥水蕩漣漪,江南日暮時。吳姬木蘭棹,越女竹枝詞。

惱殺橫塘下,紛紛輕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