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袁枚的詩 > 隨園記

隨園記

[清代]:袁枚

  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干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稱金陵之勝者,南曰雨花臺,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鐘山,東曰冶城,東北曰孝陵,曰雞鳴寺。登小倉山,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臺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cè)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宧窔?;蚍龆鹬?,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è)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彼炱虿。实芟阃?、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比粍t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己巳三月記。

隨園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金陵(今南京)從北門橋向西走二里路,有個小倉山,山從清涼山起源,分成兩個山嶺向下延伸,到橋才消失。山嶺蜿蜒狹長,中間有個清池、水田,俗稱干河沿。河沒有干涸的時候,清涼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當時的繁盛可想而知。稱得上金陵名勝的,南邊的有雨花臺,西南有莫愁湖,北邊有鐘山,東邊有冶城,東北有孝陵,叫做雞鳴寺。登上小倉山,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來一樣。江湖這么大,云煙變幻那么快,不是山擁有的景致,都被山擁有了。

  康熙年間,織造(官職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圍墻,種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來游玩的,盛極一時,人們給這座園林起名叫做隋園,是因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寧政事,園林傾塌而且荒蕪,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館,樓臺喧囂,禽鳥討厭這個地方不來棲息,百花荒蕪,春天也不開花。我感到悲涼愴然,詢問園林之多少錢,說值三百兩銀子,我拿薪水買下來。修補圍墻修剪花草,更換房檐改變用途。高的地方,建成臨江樓閣;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橋;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險峻的地方,點綴它的氣勢;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設置了觀賞設施。有的風景加強,有的風景抑制,都隨它的豐盛蕭殺繁茂貧瘠情況而定,因勢取景,不是他們消失堵塞,仍叫做隨園,和隋圓同音,但意思變了。

  建成以后感嘆說:“讓我在這里做官,則一個月來一次;讓我居住在這里,則每天都來。兩者不可兼得,所以辭官而要園子。”于是托病辭官,帶著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著圖書居住在隨園里。聽蘇軾說過:“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比欢业淖蛔龉伲妥∵@個園子的長久與否,是相依賴的。兩個事物能夠交換,肯定其中的一個足以勝過另一個。我竟拿官職換這個園子,這個園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寫此文。

注釋

清涼:山名,在南京市西。又名石頭山。山上昔建有清涼寺,南唐建有清涼道場。相傳為避暑官。寺已廢。胚胎:此指小倉山為清涼山余脈。

雨花臺:在南京市中華門外。相傳南朝梁時期天監(jiān)年間(502—519)云光法師講經(jīng)于此,感天雨花,因而得名。

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門外,相傳為南齊時莫愁女居處而名。然而莫愁湖之名實始見于宋代。

鐘山:在南京市中山門外。又名金陵山、紫金山、蔣山、北山。是南京主要山脈。

冶城:故址在南京市水西門內(nèi)朝天宮附近,相傳吳王夫差冶鐵于此,故名。

孝陵:在南京市中山門外鐘山南麓,為明太祖朱元璋陵墓。

雞鳴寺:在南京市區(qū)北雞鳴山,梁時與此始建同泰寺,后屢毀屢建。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在其舊址建雞鳴寺。

堂皇:廣大的堂廈。

荻:即“楸”。落葉喬木,干直樹高?!皹渲肚д隆笔钦f楸樹千株,“章”通“橦”,大木林。

輿臺:地位低賤的人。嚾呶,叫喊吵鬧。

嫗伏:原指鳥孵卵,引申為棲息。

蓊(wěng)郁:茂盛濃密貌。

宦(yí)窔(yǎo):房屋的東北角與東南角。古代建房,多在東南角設溷廁,東北角設廚房。此即代指這些設施。

夭閼(è):《莊子·逍遙游》。“背負青天而莫之天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必仓^折,閼為阻塞之意。此指沒有改變山原來的形勢。

香亭:袁枚弟袁樹。湄君:袁枚外甥陸建,字湄君,號豫庭。

蘇子:宋朝大文學家蘇軾。下面的引文出自蘇軾《靈壁張氏園亭記》。

相易:互換。

己巳:1749年(乾隆十四年)。

隨園記鑒賞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臺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cè)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宧窔?;蚍龆鹬驍D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隨園記》寫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1745年(乾隆十年),袁枚買下了原江寧織造隋赫德的隋園。加以葺治,改名隨園。1748年(乾隆十三年),他辭官居園中。從此以后,退出仕途,徜徉于山水煙霞之中,吟詩作文,結(jié)交士子權(quán)貴,幾乎長達半個世紀。

  隨園的興建,主要出自建筑家武龍臺的手筆,但全園的布局均出自袁枚的策劃。這篇園記沒有細講園景,只是記敘治園的經(jīng)過與取園名“隨”的含義,而這些正是隨園布局的主導思想。袁枚后來又作了多篇記文,主要也是記述自己享受山水之樂的感受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對人世變化的喟嘆。

  這篇記文,先歷敘園的地理位置,顯得鄭重之至。接著便處處扣住“隨”字,寫葺園的經(jīng)過與作者的趣味,表現(xiàn)了作者灑脫放任的處世觀,充滿了初得園的喜悅及對將來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

  袁枚的記游一類文章與他的傳記文不同,一是力求簡潔,一是注重鋪陳場景與刻繪人物。這種相體運筆的方法,正是對韓愈、柳宗元散文作法的繼承。

袁枚簡介

唐代·袁枚的簡介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 ? 袁枚的詩(83篇)

猜你喜歡

寄樂天

唐代元稹

無身尚擬魂相就,身在那無夢往還。
直到他生亦相覓,不能空記樹中環(huán)。

游西湖

宋代釋紹嵩

西湖招提三百六,佳處如春有眉目。

一番雨過吞青空,萬頃無波鴨頭綠。

吳興南門懷古

明代張羽

郭門南面似襄州,野樹寒山對倚樓。

公子城空無食客,霸王宅外有荒丘。

解語花·見江岸草花淡紅可愛而賦

清代黃之雋

沿洲杜若,蔽石江蘺,荒廟幽馨惹。細花開向無人處,幾點自成風雅。

嫣紅淡赭。是暮雨、羅裙吹化。題贈他、真本離騷,盡付湘靈寫。

蒲節(jié)過分春館感賦二首 其二

近代余菊庵

昔同潦倒負清狂,一別卅年各自忙。今日相逢何限感,危機躲盡鬢盈霜。

詠史下·羊祜

宋代陳普

尺鯉何曾到賈充,太阿曾擬血王戎。

淚痕不到沉碑上,似為苞苴走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