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師南赴嶺表仲冬在道中
自京師南赴嶺表仲冬在道中。明代。祝允明。 秉策志渥丹,牽絲及班艾。拜寵北闕下,寄命南嶠外。霜履將蹈冰,虛舸循寒瀨。越鄉(xiāng)慚古節(jié),垂堂慄先戒。劉公存社稷,雅尚幸終會(huì)。一丘沈結(jié)膺,三歷擬投帶。晚蔭答蒼靈,赤鑒慎無昩。
[明代]:祝允明
秉策志渥丹,牽絲及班艾。拜寵北闕下,寄命南嶠外。
霜履將蹈冰,虛舸循寒瀨。越鄉(xiāng)慚古節(jié),垂堂慄先戒。
劉公存社稷,雅尚幸終會(huì)。一丘沈結(jié)膺,三歷擬投帶。
晚蔭答蒼靈,赤鑒慎無昩。
秉策志渥丹,牽絲及班艾。拜寵北闕下,寄命南嶠外。
霜履將蹈冰,虛舸循寒瀨。越鄉(xiāng)慚古節(jié),垂堂慄先戒。
劉公存社稷,雅尚幸終會(huì)。一丘沈結(jié)膺,三曆擬投帶。
晚蔭答蒼靈,赤鑒慎無昩。
唐代·祝允明的簡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hào)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hào)“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xué)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yù),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
? 祝允明的詩(444篇) 〕
宋代:
梅堯臣
一別逋翁久不逢,亦知諸葛臥龍中。
幾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謝風(fēng)。
一別逋翁久不逢,亦知諸葛臥龍中。
幾年三緻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謝風(fēng)。
明代:
顧清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蓋滯東州。新恩寵亞三湘鎮(zhèn),遠(yuǎn)道爭迎五兩舟。
春宴喜聞京國語,云帆高望渚宮收。公馀為有江湖思,還采蘋花寄舊游。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蓋滯東州。新恩寵亞三湘鎮(zhèn),遠(yuǎn)道爭迎五兩舟。
春宴喜聞京國語,雲(yún)帆高望渚宮收。公馀為有江湖思,還采蘋花寄舊遊。
宋代:
劉克莊
莊周言達(dá)理,吾以蝶為優(yōu)。
無想亦無夢(mèng),有身長有愁。
莊周言達(dá)理,吾以蝶為優(yōu)。
無想亦無夢(mèng),有身長有愁。
宋代:
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臺(tái),鼎立三禪屢往來。
豪氣雖存誰復(fù)識(shí),形容變盡鬢皚皚。
少年日醉郁孤臺(tái),鼎立三禪屢往來。
豪氣雖存誰複識(shí),形容變盡鬢皚皚。
明代:
孫蕡
令子內(nèi)庭書制誥,佳孫復(fù)作序班郎。一門三代沾恩澤,更著錦衣歸故鄉(xiāng)。
令子內(nèi)庭書制誥,佳孫複作序班郎。一門三代沾恩澤,更著錦衣歸故鄉(xiāng)。
宋代:
李廌
早訝年年狂士來,每來亭上獨(dú)徘徊。
山應(yīng)又喜添知己,去後山容似死灰。
早訝年年狂士來,每來亭上獨(dú)徘徊。
山應(yīng)又喜添知己,去後山容似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