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拼音版
清代:易順鼎
戚氏-易順鼎
嫩寒天。鈿簫吹起鳳城煙。拂柳穿花,舞臺驚蝶,影翩翩。
芳筵。鎮(zhèn)留連。飄零贏得伴嬋娟。紫騮烏帽輕俊,歌塵一道礙香韉。
鸞帕題句,貂裘換酒,離愁忽墮尊邊。怪銀屏按曲,誰寫別調(diào),攙入湘弦。
示我圖畫清妍。仙闕縹緲,云外笑香懸。瓊樓迥,雕闌枕水,翠檻騎山。
有溫泉,當(dāng)日妃子,華清浴罷,膩染冰蓮。敲殘羯鼓,舞破霓裳,遺恨天上人間。
往事都成夢,離宮系馬,廢苑鳴蟬。春冷萬花深處,把紅心點點付啼鵑。
君看樹密攢鈿,波圓拭鏡,黛映眉峰斂。怕隔花人比天涯遠。
又斜陽、孤騎黔關(guān)。漫等閑,濕盡青衫。聽玉驄、嘶別更悽然。
且蘭□去,也應(yīng)回首,畫里長安。
唐代·易順鼎的簡介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jīng)史講席。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zhàn)。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zhuǎn)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
? 易順鼎的詩(38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