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陂塘 秋夜閱龍舟會雜劇,適攘叔自禾返棹,出示重游煙雨樓作,即次其韻》拼音版
近代:高旭
買陂塘秋夜閱龍舟會雜劇,適攘叔自禾返棹,出示重游煙雨樓作,即次其韻-高旭
莽蕭條、空齋開卷,逼窗都是風雨。冤仇有志終能報,絕似為儂深絮。
今視古。只對著江山,一片凄涼賦。低徊自語。算寡婦何辜,哀哀都遍,長此征求苦。
從頭數(shù)。此女猶應凄楚。寥寥青史無侶。蛾眉羞遣須眉死。
俠骨誰堪分與。須記取。待走近燈前,把劍為伊舞。
幾多愁緒。忍提起滄桑,重聽悲劇,演唱斷腸句。
唐代·高旭的簡介
1877.3.5-1925.7.7,字天梅,號劍公,別字慧云、鈍劍,江蘇松江府金山縣張堰鎮(zhèn)(今上海市金山區(qū)張堰鎮(zhèn))人,中國近代詩人。南社的三個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早年傾向維新變法,后來轉向支持革命,與柳亞子、陳去病等創(chuàng)立南社。卷入曹錕賄選事件使他晚年聲名不保,詩文由其弟高基編為《天梅遺集》。
...〔
? 高旭的詩(16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