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抵滬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園泛舟小溪作》拼音版

近代陳三立

chūntóngkuíziyányóubànsōngyuánfànzhōuxiǎozuò--chénsān

hǎixiēyóufēn,tiānqīnglóuxiǎo。

shèngxiéchū,,fēichēniǎo。

jiāoyuánqīngmángmáng,qíngyānlóngwèisǎo。

xīnyuánchūguàyǎn,xiàjiāngliúrào。

duóxián,,yóuliúwánfāngcǎo。。

céngsǒngtíng,shí穿chuānyǎotiǎo。。

míngtiàoyún,rényǐngmiǎo。。

dēngjiàngsuíshì,xiěguānghǎo。

tǐngzi,cányáng滿mǎnhuáibào。

huí復(fù)suǒ,,zhàoyǎnpéngdǎo。

háoliáng,huīhuījiéchénbiǎo。。

xìngzhàoōu,,wàngguīzhīlǎo。

陳三立簡介

唐代·陳三立的簡介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xué)大師、歷史學(xué)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陳三立的詩(18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