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家觀農(nóng)事實(shí)驗(yàn)場還憩鄰校六朝松下》拼音版

近代陳三立

xiéjiāguān農(nóng)nóngshì實(shí)shí驗(yàn)yànchǎngháilínxiàoliùcháosōngxià--chénsān

chénggēnguǎngchǎng,xiéxúnwàngnánběi。。

cǎoliányín,fān。。

luò轉(zhuǎn)zhuǎnhuājìng,,cóngchéngguó。。

fāngtángéxuān,,quānniúbáihēi。

nuǎn風(fēng)fēngliúwèigāo,,méngyǐngdài。。

學(xué)xuéjiàtōnghuàgōng,mángmánghòu。

sōngzài,jīng。

dàoshānyǐng,,guàzhīxiě。

chéngpíngchù,,húnhénshì。

chēyīndàngzhǎngqiáng,fēituòjiēguī。。

陳三立簡介

唐代·陳三立的簡介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yán),號(hào)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xué)大師、歷史學(xué)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yù)。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陳三立的詩(18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