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陳孟敷董教三衢適以事歸未幾亟還竟弗獲面使人怏怏故有是作》拼音版
明代:王恭
故人陳孟敷董教三衢適以事歸未幾亟還竟弗獲面使人怏怏故有是作-王恭
朝濟(jì)越江帆,莫投冶城郭。寒日衣上殘,微霜草頭落。
城南種柳春復(fù)春,幾度經(jīng)過憶故人。故人得官未得意,青袍束帶聊裹身。
蕭條客舍三衢里,一片柯山對烏幾。得錢便買浙江魚,渾家衣食公田米。
忽聞君來喜不定,幾日狂歌候蘿徑。斗酒空馀別后期,扁舟祗是山陰興。
如何歸騎太匆匆,冠蓋紛紛祖錢同。嗟予參差忽不見,悵望青天飛塞鴻。
唐代·王恭的簡介
王恭(1343-? ),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游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fēng)多凄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fēng)臺清嘯》等。
...〔
? 王恭的詩(8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