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拼音版
先秦:韓非
扁鵲見蔡桓公-韓非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唐代·韓非的簡介
韓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 韓非的詩(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