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裴十迪》鑒賞
原文
風(fēng)景日夕佳,與君賦新詩。
澹然望遠(yuǎn)空,如意方支頤。
春風(fēng)動百草,蘭蕙生我籬。
曖曖日暖閨,田家來致詞。
欣欣春還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雖未開,荑萼滿芳枝。
請君理還策,敢告將農(nóng)時。
賞析
這是王維一篇山水田園之作,詩篇脈絡(luò)清晰,層次分明。首句點明寫作動機,夕陽西下的黃昏時節(jié),風(fēng)景這邊獨好,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邀請裴君一起吟詩作樂。三四句著二“態(tài)”,“淡然”顯現(xiàn)出詩人觀景之心態(tài),恬淡自在;“支頤”描摹出詩人觀景之姿態(tài),兀自沉醉。寥寥二筆,卻將詩人觀景之心緒、姿態(tài)描摹得惟妙惟肖?!巴弊忠酁閭魃裰P,一則突顯出所管之景的開闊伸冤之意境,二則將詩人觀景之神韻流露出來,或遠(yuǎn)望,或凝望,或油然而思,或啟迪而發(fā)。此渺遠(yuǎn)之境,或許是開啟詩人心扉的一把密鑰。沉寂了一冬的淡漠,在此等萬物復(fù)蘇,欣欣向榮的景致之中,總該有所萌動的。個中情致,唯作者感知。徐徐春風(fēng)輕拂,驚醒了那沉睡的百草,齊齊在微風(fēng)蕩滌中悄然萌動;看那籬笆從中,蘭惠叢生,散發(fā)出縷縷幽香,沁人心脾。一“動”一“生”,以動寫靜,賦予百草與蘭惠以生機與活力;描蘭惠之態(tài),實則又隱約地展露出詩人才望高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之情操。詩人說,暖暖的夕陽,朦朧而柔和,從他那那盛滿春光的室內(nèi)漸漸退去,只留下一絲尚存的余暉。春的氣息,亦帶來了村莊的活躍,傍晚時分,老農(nóng)亦走家串戶,到他那兒閑聊。后面四句為“致詞”內(nèi)容,水邊的土地上,布滿了嫩綠的草木,欣欣向榮,一派蓬勃之象;那泛著綠萍的池塘,在微風(fēng)輕拂下,蕩漾起絲絲漣漪,一圈一圈,向四周蕩開。大片的桃李樹林,一瞬間也換上了春的彩妝,前面還是光禿禿的桿兒,一縷春風(fēng)吹過,煥然一新,披上了綠的衣裳,嫩綠的新芽,油然而生,瘋狂向外探頭,急切地渴盼著打量這個未知的世界。那青蔥的長勢,孕育出團(tuán)團(tuán)花骨朵兒,在綠色的世界里增添一絲春的芬芳。這青翠的綠芽,這悄然欲出的花蕾,飽含生機,卻也蘊藏著希望,恍惚間能瞅見老農(nóng)眼里充滿希冀的光芒,那該是碩果累累的豐收。末句回歸題目,趁此農(nóng)忙時節(jié)將至,誠邀裴君過來,一同欣賞品味這春意盎然之趣。
這首詩清新歡快,淡然素雅,樸實醇厚的言語,描繪的卻是最真切自然的景象。詩人處身于那樣的年代,切身體驗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卻又醉心自然,情歸大地,難能可貴的是亂世之中,還有志同道合之人,吟詩作樂,感慨世事。詩人之妙手,繪盡世間美景,卻絲毫不著痕跡,令人贊嘆。
王維簡介
唐代·王維的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