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方響》鑒賞
原文
花滿銀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涼州》。順風(fēng)環(huán)佩過秦樓。
一聲敲徹絳河秋。
賞析
遠(yuǎn)漢碧云輕漠漠,今宵人在鵲橋⑾頭。
上片,以襯托之筆,寫樂女們敲擊從地下發(fā)掘出來的方響演奏《涼州》曲的過程?!盎M銀塘水漫流”,點明演奏情景。“花滿”喻樂聲如花朵遍地開放:“水漫流”喻樂聲如清泉漫流。方響擊時需要著水于其中以調(diào)音,故有“花滿”、“水漫”的效果,這是蘇軾慣用的通感技法。由樂聲、花滿、水漫流,即是由聽覺、視角、視角的挪移,給人以愉悅的美感?!跋秤癜遄唷稕鲋荨贰?,點明方響是由“犀槌”和“玉板”演奏出《涼州》曲?!跋场迸c“玉板”,說明了樂器的貴重?!稕鲋荨非f明了樂曲的廣泛。“順風(fēng)環(huán)佩過秦樓”,進一步渲染方響擊打的效果?!绊橈L(fēng)”說明了樂女的步伐很快,“環(huán)佩”說明了樂女的濃妝打扮,“過秦樓”說明樂曲隨樂女來到了理想的歌樓。整個上片,著力渲染方響進入了大雅之堂,贏得了美好的效果。
下片,以帶有神話色彩的筆墨,寫方響超常的藝術(shù)力量。“遠(yuǎn)漢碧云輕漠漠”,寫方響聲穿透了“遠(yuǎn)漢”、“碧云”的藝術(shù)效果,即感動天地?!敖裣嗽邬o橋頭”,寫方響音成為傳媒,成全“鵲橋”聚會的戀人,即感動神明。“一聲敲徹絳河秋”,寫方響的音響徹“絳河”的秋天,即感動時節(jié)。
全詞,記述了從地下發(fā)掘出來而由樂女演奏的方響及其效果的全過程。運用襯托、用典與想象之筆,極力渲染了方響作為國寶的超常藝術(shù)力量。蘇軾讓其重見天日,重現(xiàn)靈光,重傳原音,重顯價值,表明了蘇軾對中華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d/file/p/15791ffa9f2e4fdffa6a818acd42d395.jp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