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捻字的解釋
捻

拼音 niǎn niē 注音ㄋ一ㄢˇ ㄋ一ㄝ
部首扌部 總筆畫11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RWYN 五行 統(tǒng)一碼637B
筆順一丨一ノ丶丶フ丶フ丶丶
名稱橫、豎鉤、提、撇、捺、點(diǎn)、橫撇/橫鉤、點(diǎn)、斜鉤、點(diǎn)、點(diǎn)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niǎn(ㄋ一ㄢˇ)

⒈ ?用手指搓轉(zhuǎn)(zhuàn ):捻麻繩。

⒉ ?搓成的條狀物:燈捻兒。

其他字義

niē(ㄋ一ㄝ)

⒈ ?古同“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夾住。

異體字

  • ?
  • ?
  • 捻

漢英互譯

entwist、kudu、twiddle、twist、twist up

造字法

形聲:從扌、念聲

English

to twist or nip with the fingers


※ 捻的意思、基本解釋,捻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niǎn

〈動(dòng)〉

(1) (形聲。從手,念聲。本義:用手指搓轉(zhuǎn))

(2) 同本義 [twist with the fingers]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捻就(揉縮);捻髯(用手指搓著腮上的胡須);捻斷髭須(比喻費(fèi)盡心思);捻繩;捻燈芯;將兩股紗捻成一根線

(4) 領(lǐng)導(dǎo) [lead]

驅(qū)梨園領(lǐng)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賈仲明《凌波仙》

(5) 驅(qū)逐;追趕 [drive]。如:捻出門(驅(qū)趕出家門)

(6) 聚;聚合成股。因稱成群的人為捻。亦為清代中葉后反政府農(nóng)民武裝捻子或捻軍的簡稱 [assemble]。如:捻分子(湊分子);捻信(火藥引線);捻黨(清軍對(duì)捻軍的稱呼)

(7) 用同“撈” [fish out]。如:捻河泥

(8) 拿;捏;提;舉 [take;hold up]

閑捻紫簫吹?!拍痢抖徘锬铩?/p>

(9) 又如:捻著汗(捏著汗)

詞性變化

niǎn

〈名〉

(1) 用線、紙等搓成的條狀物 [things twisted into a long,slender form]

寧戀本鄉(xiāng)一捻土,莫愛他鄉(xiāng)萬兩金?!段饔斡洝?/p>

(2) 又如:燈捻;紙捻兒

(3) 另見 niē

基本詞義

niē

〈動(dòng)〉

(1) 捏,揉塑 [press with fingers]。如:捻土成香(捏泥成香);捻塑(揉捏塑造);捻著鼻子(形容忍氣吞聲的樣子)

(2) 握持 [hold]。如:捻香(持香禮拜);捻掿(用兩個(gè)指頭捏住)

(3) 按 [press]。如:捻管(按抑管孔。吹奏管樂器的手法)

(4) 堵塞 [stuff;stop]。如:捻船(泥船縫)

(5) 另見 niǎn

康熙字典

捻【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奴協(xié)切《集韻》《韻會(huì)》諾協(xié)切,?念入聲?!墩f文》指捻也?!都崱纺笠??!鹅i瑣高議》明皇時(shí)有獻(xiàn)牡丹者,時(shí)貴妃勻面,口脂在手,印於花上,詔栽於仙春館。來歲花開,瓣有指印,名爲(wèi)一捻紅。

《正韻》尼輒切,音聶。義同。

《集韻》乃結(jié)切,音涅。按也。或作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捻【卷十二】【手部】

指捻也。從手念聲。奴協(xié)切

說文解字注

(敜)塞也?;伿哪呈献⒃啤V蠑ぶ?。按士喪禮?人涅廁注。涅、塞也。葢敜其本字。涅其假借字也。異部雙聲相假借。故敜亦音乃結(jié)反。從攴。念聲。奴葉切。七部。周書曰。敜乃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