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蠻字的解釋
蠻

拼音 mán 注音ㄇㄢˊ 繁體
部首蟲部 總筆畫12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YOJU 五行 統(tǒng)一碼86EE
筆順丶一丨丨ノ丶丨フ一丨一丶
名稱點(diǎn)、橫、豎、豎、撇、點(diǎn)、豎、橫折、橫、豎、橫、點(diǎn)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蠻(蠻)mán(ㄇㄢˊ)

⒈ ?粗野,兇惡,不通情理:野蠻。蠻橫(hèng )。蠻不講理。

⒉ ?愣,強(qiáng)悍:一味蠻干。

⒊ ?中國古代稱南方各族:蠻荒。

⒋ ?方言,相當(dāng)于“很”:蠻好。

異體字

  • ?

漢英互譯

pretty、quite、rough、unreasoning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 蠻的意思、基本解釋,蠻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mán

〈名〉

(1) (形聲。本義:中國古代對南方各族的泛稱。舊時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

(2) 同本義 [Man nationalities]

蠻,南蠻也?!墩f文》

蠻畿?!吨芏Y·大司馬》

蠻服。又,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吨芏Y·職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稜栄拧め尩亍?/p>

三百里蠻?!稌び碡暋?/p>

蠻荊來威?!对姟ば⊙拧げ绍弧?/p>

蠻夷要服?!秶Z·周語》

瘴癘浮三蜀,風(fēng)云暗百蠻。——杜甫《悶》

(3) 又如:蠻聲哈剌(南方嘰哩呱拉的聲音);蠻人(指南方人);蠻布(蠻人所織的布);蠻風(fēng)(指南方蠻地的風(fēng);蠻地的風(fēng)情習(xí)俗,引申為粗野的風(fēng)俗);蠻煙(南方蠻地的瘴煙)

(4) 對奴婢的賤稱 [slaves]。如:蠻秫秫(對男子的賤稱);蠻童(南方的童仆)

詞性變化

mán

〈形〉

粗野,沒開化 [fierce;reckless;rough]。如:蠻法(不講理的樣子);蠻話(橫蠻的話);蠻氣(粗獷悍勇的風(fēng)氣);蠻性子(脾氣粗暴);蠻不講理(橫蠻不講道理)

mán

〈副〉

〈方〉∶ 很,頗 [quite;pretty;very]。如:蠻好;蠻有意思;蠻有趣

康熙字典

蠻【申集中】【蟲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

《直音》蠻字省文。(蠻)《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队衿纺弦拿?。《書·禹貢》三百里蠻?!秱鳌芬晕牡滦U來之不制以法?!吨芏Y·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妒琛沸U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綿蠻,鳥聲?!对姟ご笱拧肪d蠻黃鳥。

蠻蠻,鳥名?!渡胶=?jīng)》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水名?!稇?zhàn)國策》灓水齧其墓。《春秋後語》作蠻水。

雷名。《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姓?!锻ㄖ尽な献迓浴沸U氏羋姓,荊楚之後因氏焉。

《韻補(bǔ)》彌鄰切,音民。《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葉上珍字韻。

《古音攷》葉音眠。《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yuǎn)竄荊蠻。身窮志達(dá),居鄙行鮮。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蠻【卷十三】【蟲部】

南蠻,蛇穜。從蟲?聲。莫還切

說文解字注

(蠻)南蠻。職方氏。八蠻。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王制云。南方曰蠻。詩角弓。如蠻如髦。傳曰。蠻、南蠻也。采?。蠢爾荊蠻。傳曰。荊蠻、荊州之蠻也。它穜。從蟲。說從蟲之所由。以其蛇種也。蛇者、蟲也。蠻與閩皆人也。而字從蟲。故居部末。如貉之居豸末、狄之居犬末、羌之居羊末焉。?聲。莫還切。十四部。詩傳曰。緜蠻、小鳥皃。韓詩曰。文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