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臠字的解釋
臠

拼音 luán 注音ㄌㄨㄢˊ 繁體
部首肉部 總筆畫12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YOMW 五行 統(tǒng)一碼8114
筆順丶一丨丨ノ丶丨フノ丶ノ丶
名稱點(diǎn)、橫、豎、豎、撇、點(diǎn)、豎、橫折鉤、撇、點(diǎn)、撇、點(diǎn)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臠(臠)luán(ㄌㄨㄢˊ)

⒈ ?切成小塊的肉:“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迸L割(分割)。禁臠(喻獨(dú)自占有而不容別人分享的東西,如“視為臠臠”)。

異體字

  • ?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mall lump of meat; sliced meat


※ 臠的意思、基本解釋,臠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luán

〈名〉

(1) (形聲。從肉。羉( luán)聲。本義:小塊肉)

(2) 同本義 [a small slice of meat]

一曰切肉,臠也。——《說文》

嘬謂一舉盡臠。——《禮記·曲記》注

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痘茨献印ふf林訓(xùn)》

(3) 又如:臠臠(切成小塊的肉);臠膾(切成塊的魚肉)

(4) 量詞。用于塊狀的魚肉 [slice]。如:臠肉(猶言一塊肉。謂其量少)

詞性變化

luán

〈動〉

(1) 切肉成塊 [slice meat up]

臠,臞也?!墩f文》

棘人臠臠兮?!对姟u風(fēng)·素冠》

取新鯉魚,去鱗訖則臠?!洱R民要術(shù)·作鲊》

未受犧牛大羹之和,久在煎熬臠割之間?!逗鬂h書·邊讓傳》

(2) 又如:臠制(分割而制伏之);臠割(分割;切碎);臠股(謂割股療疾以示虔敬);臠身(分割身體)

康熙字典

臠【備考·未集】【肉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

《龍龕》音跡。(臠)《唐韻》力沇切《集韻》《韻會》力轉(zhuǎn)切《正韻》盧轉(zhuǎn)切,?音孌。《說文》臞也。一曰切肉臠也?!墩崱穳K切肉。《正字通》塊割也。《禮·曲禮》毋嘬炙?!对]》嘬,謂一舉盡臠?!兑住な舌臼琛氛x曰乾胏,是臠肉之乾者?!肚皾h·王莽傳註》臠,切千段也。《晉書·謝琨傳》元帝爲(wèi)晉陵公主求壻,謂王珣日,如謝琨便足。未幾,袁崧欲以女妻琨。珣曰:卿莫近禁臠。

魚腹亦爲(wèi)臠?!秲x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膴,刳魚時(shí)割其腹,以爲(wèi)大臠也。

《廣韻》《韻會》?落官切,音鑾。臠臠,瘠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