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

拼音 注音ㄌㄨˋ
部首鹿部 總筆畫(huà)19畫(huà)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行 統(tǒng)一碼9E93
筆順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
名稱(chēng)橫、豎、撇、點(diǎn)、橫、豎、撇、捺、點(diǎn)、橫、撇、橫折、豎、豎、橫、橫、豎提、撇、豎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lù(ㄌㄨˋ)

⒈ ?山腳下:山麓。華山北麓。

⒉ ?古代掌管苑囿的官吏。

異體字

  • ?
  • ?
  • ?

漢英互譯

the foot of mountain

造字法

形聲:從林、鹿聲

English

foot of hill; foothill


※ 麓的意思、基本解釋?zhuān)词鞘裁匆馑加?b>查信息-在線(xiàn)查詢(xún)專(zhuān)業(yè)必備工具在線(xiàn)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名〉

(1) (形聲。從林,鹿聲。本義:生長(zhǎng)在山腳的林木)

(2) 同本義 [trees in the foot of a hill]

麓,林屬于山為麓。——《說(shuō)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端?jīng)注·漳水》注

林麓川澤?!抖Y記·王制》

掌攻草木及林麓?!吨芏Y·柞民》

林衡每大林麓?!吨芏Y》。鄭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p>

(3) 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forestry official]

麓,守山林吏也?!墩f(shuō)文》

主將適螻而麓不聞?!秶?guó)語(yǔ)·晉語(yǔ)》

(4) 山腳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瞻彼旱麓,榛楛濟(jì)濟(jì)?!对?shī)·大雅·旱麓》

(5) 又如:山麓

康熙字典

麓【亥集下】【鹿部】 康熙筆畫(huà):19畫(huà),部外筆畫(huà):8畫(huà)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吨芏Y·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shī)·大雅》瞻彼旱麓?!秱鳌泛?,山名。麓,山足也。

《說(shuō)文》麓,守山林吏也。

錄也?!稌?shū)·舜典》納于大麓,烈風(fēng)雷雨弗迷?!秱鳌芳{舜使大錄萬(wàn)幾之政?!对]》亦曰山足。

與鹿通?!洞呵铩べ沂哪辍飞陈贡??!斗Y梁傳》林屬於山爲(wèi)鹿。

葉錄直切,音力?!兑琢帧繁环牡?,升入大麓,四門(mén)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麓【卷六】【林部】

守山林吏也。從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wèi)麓?!洞呵飩鳌吩唬骸吧陈幢??!??,古文從錄。盧谷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麓)守山林吏也。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yǔ)。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從林。鹿聲。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huì)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一曰林屬於山爲(wèi)麓。春秋傳曰。沙麓崩。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榖梁傳曰。林屬於山爲(wèi)麓。周禮、王制皆云林麓。鄭云。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shī)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wú)虞。虞翻曰。山足稱(chēng)鹿。鹿、林也。

(?)古文從彔。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