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

拼音 注音ㄌ一ˋ 繁體
部首隸部 總筆畫8畫 結(jié)構(gòu)單一
五筆VII 五行 統(tǒng)一碼96B6
筆順フ一一丨丶一ノ丶
名稱橫折、橫、橫、豎鉤、點(diǎn)、提、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隸(隸)lì(ㄌ一ˋ)

⒈ ?附屬,屬于:隸屬。配隸(從屬)。直隸中央。

⒉ ?封建時(shí)代的衙役:隸卒。皂隸。徒隸。

⒊ ?舊時(shí)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隸。隸仆。

⒋ ?隸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由篆書簡(jiǎn)化演變而成:隸書。隸字。漢隸。

異體字

  • ?
  • ?
  • ?
  • ?
  • ?
  • ?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 隸的意思、基本解釋,隸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隸、隷

〈動(dòng)〉

(1) (隸:又樆尾會(huì)意。本義:逮、捕、追及)

(2) 同本義 [catch;capture]

隸,及也,從又從尾省,又持尾者從后及之也?!墩f(shuō)文》

(3) 跟從;附屬 [be subordinate to]

隸而從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不隸于宮觀之籍?!鳌?顧炎武《復(fù)庵記》

(4) 又如:隸事(以故事相互隸屬)

(5) 通“離”。流離 [live the life of a refugee]

餓饉流隸,饑寒道路?!稘h書·敘傳·王命論》

(6) 通“肄”

(7) 檢查 [examine;review;inspect]

關(guān)東吏隸郡國(guó)出入關(guān)者?!妒酚洝た崂袅袀鳌?/p>

(8) 練習(xí) [practise]

廼令群臣習(xí)隸?!妒酚洝⒕词鍖O通列傳》

詞性變化

〈名〉

(1) 中囯古代對(duì)一種奴隸或差役的稱謂[slave;person in servitude]

輿臣隸,隸臣僚?!蹲髠鳌?/p>

皆得以隸使之?!鳌?張溥《五人墓碑記》

甿隸之人?!獫h· 賈誼《過(guò)秦論》

欲效野夫賤隸?!鳌?劉基《誠(chéng)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隸。

(2) 又如:隸人(職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罰為官奴而從事勞役的人);隸仆(仆役);隸戶(被沒(méi)入為奴隸的人家);隸農(nóng)(農(nóng)奴,佃戶,代耕農(nóng))

(3) 特指衙役 [yamen runner]。如:皂隸

視徒隸則心惕息。——司馬遷《報(bào)任安書》

(4) 即隸書(秦書八體之一。又名“八分體”。相傳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簡(jiǎn)變化而成)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如:隸絶(善于寫隸書的高手);隸習(xí)(練習(xí),演習(xí));隸篆(隸書與小篆)

康熙字典

隸【戌集中】【隸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音代?!墩f(shuō)文》及也。從又,從尾省。

,持尾者,從後及之也?!队衿芬嘧鞔!都崱坊蜃?img src="/d/file/spz/28f7f.png" alt="?" class="wh16" />。

《廣韻》《集韻》《韻會(huì)》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肄。義同。

《廣韻》本也。

《集韻》神至切,音示?!斗窖浴佛N也,秦晉之閒曰隸?!鸢唇瘛稉P(yáng)子·方言》本作?。

《集韻》徒對(duì)切,音隊(duì)。從後及之也。

一曰與也。

大計(jì)切。音第。狐子也?!鸢础稜栄拧め尗F》貍子??!夺屛摹芬粢罚都崱纷麟`,音大計(jì)切,未知何據(jù)。

蕩亥切,音殆。與迨?逮同。(隸)《唐韻》《集韻》?郞計(jì)切,音麗。《說(shuō)文》附著也。《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对]》隸,屬也。

《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史記·酷吏傳》關(guān)東吏隸郡國(guó)出入關(guān)者?!对]》隸,閱也。

《廣韻》僕隸?!都崱焚v稱也?!蹲髠鳌る[五年》皁隸之事。《註》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桓二年》士有隸子弟?!对]》士?,自以其子弟爲(wèi)僕隸?!吨芏Y·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shí)儺。《儀禮·旣夕》隸人涅厠?!对]》隸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稌x語(yǔ)》其猶隸農(nóng)也。《註》隸,今之徒也。

官名。《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

《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shù)?!对]》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shuō)隸首,善算者也。

《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

隸書。《晉書·衞恆傳》秦?cái)米?,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卽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隸書者,篆之捷也。○按隸書,諸說(shuō)不一?;蛟魄蒯釙B陽(yáng)變小篆爲(wèi)隸書?;蜓猿体悛z中所造。韻會(huì)辨之頗當(dāng),蓋古之隸,卽今之眞書行書也。周興嗣千字文,杜藁鍾隸。蕭子雲(yún)云:論草隸法,逸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任玠五體序云:隸則羲、獻(xiàn)、鍾、庾、歐、虞、顏、柳。孫過(guò)庭書譜曰:元常精于隸,伯英工于草,逸少兼之,此皆以眞行書爲(wèi)隸也。歐陽(yáng)修集古錄,始誤以八分書爲(wèi)隸。書苑云:蔡琰言,割程隸八分,取二分,割李篆二分,取八分,於是爲(wèi)八分書。任玠亦云:八分酌乎篆隸之閒,則隸之非八分可知。唐六典云:校書郞正字,所掌字體有五,一古文,二大篆,皆不用。三小篆,印璽旗旛用之。四八分,石經(jīng)?刻用之。五隸書,典籍表奏公私文疏用之。據(jù)此,益可信隸卽今之楷書?!墩滞ā吩疲簴|魏大覺(jué)寺?題曰:隸書,今楷字也。亦其一証。

《集韻》力智切,音荔。附也。

《類篇》力結(jié)切,音捩。僕也?!墩f(shuō)文》本作??!稄V韻》俗作??!俄崟?huì)》《正韻》作?,非。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隸【卷三】【隸部】

(隸 lì)附箸也。從隸柰聲。?,篆文隸從古文之體。郎計(jì)切文三重一

說(shuō)文解字注

(隸)及也。此與辵部逮音義皆同。逮專行而隸廢矣。從又、?省。又持?者從後及之也。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凡隸之屬皆從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