磈

拼音 kuǐ wěi 注音ㄎㄨㄟˇ ㄨㄟˇ
部首石部 總筆畫14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DRQC 統(tǒng)一碼78C8
筆順一ノ丨フ一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名稱橫、撇、豎、橫折、橫、撇、豎、橫折、橫、橫、撇、豎彎鉤、撇折、點(diǎn)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kuǐ(ㄎㄨㄟˇ)

⒈ ?〔磈磊〕a.(石)高低不平,如“蕭條疾帆流,磈磈沖波白。”b.喻郁積在心中的氣憤或愁悶,如“不用澆磈磈,我懷無(wú)不平。”均亦作“磈礧”。

其他字義

wěi(ㄨㄟˇ)

⒈ ?〔磈硊〕(山石)突兀險(xiǎn)峻。

⒉ ?高峻:“蒼蒼中條山,厥形極奇磈?!?/p>

異體字

  • ?
  • ?

※ 磈的意思、基本解釋,磈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kuǐ

康熙字典

磈【午集下】【石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集韻》?於鬼切,音嵔。山名。《水經(jīng)注》麗山之西,川中有阜,名曰風(fēng)涼。原在磈山之隂。

神名。《山海經(jīng)》西山長(zhǎng)留山,實(shí)惟員神磈氏之宮。

《廣韻》磈硊,石山貌。

危也。

口猥切,音傀。磈礧,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