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虎字的解釋
虎

拼音 注音ㄏㄨˇ
部首虍部 總筆畫8畫 結構左上包圍
五行 統(tǒng)一碼864E
筆順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名稱豎、橫、橫撇/橫鉤、撇、橫、豎彎鉤、撇、橫折彎鉤/橫斜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hǔ(ㄏㄨˇ)

⒈ ?哺乳動物,毛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兇猛,力大。骨和血及內臟均可入藥(通稱“老虎”):虎口(a.喻危險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險境地)。虎符(古代調兵的憑證,用銅鑄成虎形,分兩半)?;⒗牵ㄓ鲀礆埖娜耍??;㈩^蛇尾?;⒕猃埍P。龍騰虎躍。

⒉ ?勇猛、威武:虎將?;荨;?。虎威?;⒒ⅰ;狻?/p>

⒊ ?古同“?!?,威嚇。

⒋ ?古同“琥”,琥珀。

異體字

  • ?
  • ?
  • ?
  • ?
  • ?
  • ?
  • ?
  • 俿
  • ?

漢英互譯

tig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 虎的意思、基本解釋,虎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紋為特征的虎形。本義:老虎)

(2) 同本義 [tiger],亞洲產的一種大型食肉類哺乳動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黃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橫紋,尾長而無簇毛,有黑圈,下體大部白色,無鬣,典型的體形比獅子略大

虎,山獸之君?!墩f文》

闞如虓虎?!对姟ご笱拧こN洹?/p>

虎狼之心。——《史記·項羽本紀》

苛政猛于虎?!啤?柳宗元《捕蛇者說》

曹公豺虎也。——《資治通鑒》

氣吞萬里如虎。——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又如:虎螭(虎與龍);虎嘯(虎吼叫);虎躍(猛虎騰躍);虎殘(虎口余生)

(4) 凡傷害物類之蟲,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蠅虎;蝎虎

守宮善捕蝎蠅,故得虎名?!侗静菥V目》

(5) 姓

詞性變化

〈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勢勢(形容勇猛的樣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戰(zhàn)士);虎旅(指勇猛的軍隊)

(2) 比喻殘酷兇暴 [cruel]

或問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斗ㄑ浴?/p>

〈動〉

(1) 〈方〉∶臉色陡變而露出嚴厲或兇惡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視鷹瞵(形容兇狠地注視著,將欲有所攫取)

(2) 嚇唬。也作“?!?[intimidate]。如:虎虝(嚇唬;恐嚇);虎唬(威嚇);虎嚇(猶嚇唬)

(3) 另見

基本詞義

另見

康熙字典

虎【申集中】【虍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2畫

〔古文〕??《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音滸?!队衿窅韩F也?!墩f文》山獸之君,從虍從兒,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兑住で浴凤L從虎?!对姟ば⊙拧贩速罘嘶?,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稄V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端?jīng)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段骶╇s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秴侵尽づ崴芍]》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读鶗F》象虎踞而回顧之形?!镀!穬簉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從人。從幾,誤?!陡傻撟謺吠ㄗ?img src="/d/file/spz/2719e.png" alt="?" class="wh16" />。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虎【卷五】【虎部】

山獸之君。從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從虎。虝,古文虎。?,亦古文虎。呼古切

說文解字注

(虎)山獸之君。從虍。從兒。會意?;⒆阆笕俗阋?。巳上八字。鉉本妄改。張次立復以鉉本改鍇本。惟韻會如是。此古本之眞也。從兒、韻會作從?。此其誤巳久耳。?部曰。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謂人之股腳也?;⒅赡_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兒。虍謂其文。兒謂其足也。說文龜頭、黽頭似它頭。燕尾似魚尾。兔頭似?頭。萈足似兔足。能足、彘足似鹿足。?頭似兔、足似鹿。文義相同。兒有其字。故先言從兒而後言虎足象人足。篆體改作?。則象人足之云不可通。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從爪矣。今正之。凡篆虎字依?體從兒爲是。呼古切。五部。五部與十七部通。故左氏陽虎、論語作陽貨。非一名一字也。邢昺、孫奭乃有虎名貨字之說。凡虎之屬皆從虎。

?)古文虎。

?)亦古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