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咍
〈動(dòng)〉
(形聲。從口,臺(tái)聲。本義:饑笑,嗤笑) 同本義 [sneer at]
休為貧士嘆,任受眾人咍。——唐· 杜甫《秋日荊南述懷》
詞性變化
◎ 咍
〈形〉
(1) 歡笑 [smiling]
歡咍溫噱。——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2) 又如:咍口(笑口);咍咍(歡笑的樣子);咍噱(歡笑)
◎ 咍
〈嘆〉
(1) 表示傷感、后悔或驚異,常寫成“咳”
(2) 該死,糟了 [damn it]。如:咍,我怎么這么糊涂!
(3) 怎么 [what]。如:咍,真有這種怪事兒
(4) 表示招呼 [hallo]
咍,怎么不回過臉兒來。——《西廂記》
康熙字典
咍【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呼來切,音?。《說文》蚩笑也?!蹲笏肌嵌假x》東吳王孫囅然而咍?!对]》楚人謂相調(diào)笑曰咍。
又《字彙》湯來切,音臺(tái)。姓也?!墩滞ā访骱胫闻e人咍左,見奇姓通。咍讀如字,字彙音臺(tái),誤。
又葉與之切,音移?!冻o·九章》忠何辜以遇罰兮,亦非余之所志也。行不羣以顚越兮,又衆(zhòng)兆之所咍也。志葉音之。
又葉許記切,音戲。《束皙·居釋》束子閒居,門人侍。下幃深譚,隱幾而咍。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咍【卷二】【口部】
蚩笑也。從口從臺(tái)。呼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