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附字的解釋
附

拼音 注音ㄈㄨˋ
部首阝部 總筆畫7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BWFY 五行 統(tǒng)一碼9644
筆順フ丨ノ丨一丨丶
名稱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撇、豎、橫、豎鉤、點(diǎn)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fù(ㄈㄨˋ)

⒈ ?另外加上,隨帶著: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bǔ)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guān)連的事勉強(qiáng)拉到一起,如“牽強(qiáng)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chuàng)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贅懸疣。

⒉ ?同意,贊同:隨聲附和。附議。

⒊ ?捎帶:“一男附書至”。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⒌ ?依從:依附。歸附。趨炎附勢。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dd、appose、attach、enclose

造字法

形聲:從阝、付聲

English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 附的意思、基本解釋,附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動〉

(1) (形聲。從阜,付聲。從“阜”( ),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guān)。( )本義:小土丘。《說文》:“附婁,小土山也?!?

(2) 沾著,附著 [adhere]

如涂涂附?!对姟ば⊙拧そ枪?/p>

是故涂不附?!犊脊び洝ぽ喨恕?/p>

丈人附耳謂先生曰:“有匕首否?”——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又如:附纏(附著,糾纏住);附離(附著)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諸侯,曰附庸?!抖Y記·王制》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史記·魏公子列傳》

齊人勿附于 秦?!?宋· 蘇洵《六國論》

(5) 又如:附勢;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納(依附交結(jié));附順(依附順從);附權(quán)(依附權(quán)貴)

(6) 附帶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項(xiàng)(附帶的事項(xiàng));附記(附帶記述);附呈(附帶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帶條款或款項(xiàng));附答(附帶)

(7) 歸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荊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

懷敵附遠(yuǎn),何招而不至?——《漢書·食貨志》引漢· 賈誼《論積貯疏》

(8) 又如:附眾(使眾人歸附);附款(歸附款服);附化(歸化);附就(俯就,屈己從人);附悅(順從悅服)

(9) 附會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議上簽名以示附議);附合(附會);附訛(附會訛謬)

(10) 佩帶 [wear;attatch]

西門豹急,佩韋以自緩; 董安于緩,帶弦以自促。急之與緩,俱失中和,然而韋弦附身,成為完具之人。——《論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韓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歸于土。——《周禮·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盾髯印ざY論》。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說(增加解說)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帶;寄 [bring]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撫”( )。體恤,撫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爭立而不得,陰交賢士,附愛百姓。——《史記·齊世家》

詞性變化

〈名〉

(1) 樹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藥“附子”的簡稱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臟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稘h書·楚元王傳》

(4) 姓

康熙字典

附【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駙?!队衿芬酪?,近也,著也?!稄V韻》寄附。《集韻》托也。《易·剝卦》山附于地。《禮·樂記》附親萬民也?!吨芏Y·地官·大司徒》其附于?者,歸于士?!对]》附,麗也?!睹献印犯届吨T侯曰附庸。

《玉篇》附,益也?!墩撜Z》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wèi)之聚斂,而附益之?!肚皾h·諸侯王表》設(shè)附益之法?!对]》封諸侯過限,曰附益?!虬础墩f文》附益作坿字,泥。

《廣韻》姓也。晉有附都。

轉(zhuǎn)附,山名?!睹献印肺嵊^於轉(zhuǎn)附朝儛。

附耳,星名?!妒酚洝ぬ旃贂樊呍缓避?,其大星旁小星爲(wèi)附耳。

高附,國名?!夺釢h·西域傳》高附國,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國也。

附子,藥名?!肚皾h·外戚傳》卽擣附子,齎入長定宮。

與祔通。《禮·雜記》大夫附于士?!对]》附,讀爲(wèi)祔,祔祭也。

《唐韻》符又切《集韻》扶富切,?音覆?!墩f文》附婁,小土山也。

《夏侯惠·景福殿賦》曾櫨外關(guān),榱桷內(nèi)附?;蛞騽菀赃B接,或邪詭以盤構(gòu)。

《集韻》薄口切,音瓿?!队衿犯綂?,今作培?!都崱坊蜃??。

與胕通。親戚曰肺附?!肚皾h·劉向傳》臣幸託肺附。

《集韻》芳無切,音敷。古孚字。卵孚也。註詳子部四畫。

葉音府?!对姟ご笱拧酚柙挥惺韪剑柙挥邢柔?,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後葉下五反,奏葉宗五反。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附【卷十四】【?部】

?,小土山也。從?付聲。《春秋傳》曰:“附?無松栢?!狈智?/p>

說文解字注

(附)附婁、逗。?韻字。小土山也。左傳襄二十四年。子大叔曰。部婁無松柏。杜注。部婁、小阜。服虔曰。喻小國。風(fēng)俗通義引左傳釋之曰。言其卑小。部者、阜之類。今齊魯之閒、田中少高卬名之爲(wèi)部矣。按或作培塿。依許則傳文本作附婁。字從?、其本義也。上蒲口反。下路口反。玉篇曰。說文以坿爲(wèi)坿益字、從土。此附作步口切。小土山也。玉裁謂土部坿、益也。增益之義宜用之。相近之義亦宜用之。今則盡用附。而附之本義廢矣。從?。付聲。符又切。按此音非也。當(dāng)云蒲口切。四部。春秋傳曰。附婁無松柏。左氏傳多古文。許所見未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