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譌字的解釋
譌

拼音 é 注音ㄜˊ
部首言部 總筆畫19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YETO 統(tǒng)一碼8B4C
筆順丶一一一丨フ一ノ丶丶ノノフフフ丶丶丶丶
名稱點、橫、橫、橫、豎、橫折、橫、撇、點、點、撇、撇、橫折、橫折、橫折鉤、點、點、點、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é(ㄜˊ)

⒈ ?同“訛”。

English

false, erronious


※ 譌的意思、基本解釋,譌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譌【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吪?!墩f文》譌言也。引《詩》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

《玉篇》僞也,化也,動也。

妖言也。?詳訛字註。

《山海經(jīng)》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对]》譌亦妖訛字。

《集韻》吾瓜切,瓦平聲。與譁同。

《集韻》古委切,音垝。與詭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譌【卷三】【言部】

譌言也。從言爲(wèi)聲。《詩》曰:“民之譌言。”五禾切

說文解字注

(譌)譌言也。疑當(dāng)作僞言也。唐風(fēng)。人之爲(wèi)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wèi)、人爲(wèi)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jìn)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wèi)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從言。爲(wèi)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 譌的詞語
  • 譌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