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傳字的解釋
傳

拼音 chuán zhuàn 注音ㄔㄨㄢˊ ㄓㄨㄢˋ
部首亻部 總筆畫13畫 結構左右
五筆WGJF 統(tǒng)一碼50B3
筆順ノ丨一丨フ一一丨一丶一丨丶
名稱撇、豎、橫、豎、橫折、橫、橫、豎、橫、點、橫、豎鉤、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zhuàn(ㄓㄨㄢˋ)

⒈ ?均見“傳”。

異體字

English

summon; propagate, transmit


※ 傳的意思、基本解釋,傳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傳【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蹲髠鳌でf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对]》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丁戀反。

《正韻》授也,續(xù)也,布也?!吨芏Y·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对]》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幾不傳。《註》移也。

《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夺屆穫?,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妒酚洝めB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說文》遽也,驛遞曰傳?!抖Y·玉藻》士曰傳遽之臣?!对]》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fā)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關傳?!吨芏Y·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jié)傳出之?!肚皾h·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夺釢h·?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zhí)以爲信也。

《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紀載事跡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夺屆穫?,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續(xù)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葉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jīng)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墩滞ā穼jV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從者。

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傳【卷八】【人部】

遽也。從人專聲。直戀切

說文解字注

(傳)遽也。辵部曰。遽、傳也。與此爲互訓。此二篆之本義也。周禮行夫。掌邦國傳遽。注云。傳遽、若今時乗傳騎驛而使者也。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注云。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左傳、國語皆曰。以傳召伯宗。注皆云。傳、驛也。漢有置傳、馳傳、乗傳之不同。按傳者如今之驛馬。驛必有舍。故曰傳舍。又文書亦謂之傳。司關注云。傳如今移過所文書是也。引伸傳遽之義。則凡展轉引伸之偁皆曰傳。而傳注、流傳皆是也。後儒分別爲知戀、直戀、直攣三切。實一語之轉。從人。專聲。直戀切。十四部。按廣韻。傳注直戀切。郵馬知戀切。

  • 傳的詞語
  • 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