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d/file/zi/zidian23408.png)
樗
部首木部 總筆畫(huà)15畫(huà)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SFFN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6A17
筆順一丨ノ丶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一フ
名稱(chēng)橫、豎、撇、點(diǎn)、橫、點(diǎn)、橫撇/橫鉤、豎、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橫、橫、豎折折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樗
⒈ ?〔樗樹(shù)〕即“臭椿”。
⒉ ?〔樗蠶〕一種蠶,幼蟲(chóng)綠色,有白色黏粉,成蟲(chóng)灰白色,幼蟲(chóng)吃樗葉、蓖麻葉等。亦稱(chēng)“椿蠶”。
⒊ ?〔樗蒲〕古代一種賭博游戲,像后代的擲骰子,后亦作為賭博的通稱(chēng)。
⒋ ?〔樗櫟〕喻無(wú)用之材,亦作自謙之辭。亦稱(chēng)“樗材”。
異體字
- 櫖
造字法
形聲:從木、雩聲
English
Ailanthus glandulosa or A. altissima, a kind of tree useless as timber
※ 樗的意思、基本解釋?zhuān)耸鞘裁匆馑加?b>查信息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樗
〈名〉
臭椿 [heaven tree]。如:樗櫟(臭椿與柞樹(shù)。比喻無(wú)用之材。多用于自謙之辭。也作樗材)
康熙字典
樗【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huà):15畫(huà),部外筆畫(huà):11畫(huà)
《集韻》胡化切《正韻》胡掛切,音畫(huà)。《說(shuō)文》木也。以其皮裹松脂?;驈哪旧^。
又《唐韻》作?。丑居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抽居切,音攄。惡木也?!对?shī)·豳風(fēng)》采荼薪樗。《陸璣疏》樗,樹(shù)及皮皆似漆,靑色,葉臭?!肚f子·逍遙遊》吾有大樹(sh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不中規(guī)矩。《唐本草》椿、樗二樹(shù)形相似,樗木疎,椿木實(shí)?!短K頌·圖經(jīng)》椿葉香,可啖。樗氣臭,北人呼爲(wèi)山椿,江東人呼爲(wèi)鬼目?!都崱窂奶弿膽],義同。
又樗里,地名?!妒酚洝に麟[》甘茂居渭南隂鄕之樗里,號(hào)樗里子。
又《爾雅·釋蟲(chóng)》莎雞謂之樗雞。
又《集韻》通都切,音瑹。惡木也。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樗【卷六】【木部】
木也。以其皮裹松脂。從木雩聲,讀若華。檴,或從蒦。乎化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樗)樗木也。各本樗與?二篆互譌。今正。毛詩(shī)音義、爾雅音義、五經(jīng)文字可證也。假令許書(shū)與今互異。則陸氏、張氏當(dāng)辨明之。如穜種之例矣。豳風(fēng)、小雅毛傳皆曰。樗、惡木也。惟其惡木。故豳人衹以爲(wèi)薪。小雅以?xún)珢翰恕=裰舸粯?shù)是也。所在有之。有一種葉香者可食。從木。雩聲。各本作虖聲。今正。丑居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