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丞字的解釋
丞

拼音 chéng 注音ㄔㄥˊ
部首一部 總筆畫6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BIGF 五行 統(tǒng)一碼4E1E
筆順フ丨フノ丶一
名稱橫撇/橫鉤、豎鉤、橫撇/橫鉤、撇、捺、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chéng(ㄔㄥˊ)

⒈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tǒng)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⒉ ?封建時(shí)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h丞。

⒊ ?古同“承”,秉承。

異體字

  • ?
  • ?
  • ?

造字法

會(huì)意

English

assist, aid, rescue


※ 丞的意思、基本解釋,丞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chéng

〈動(dòng)〉

(1) (會(huì)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兩只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合起來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 zhěng)本義:拯救)

(2) 輔佐;輔助 [assist]。如:丞弼(輔佐;也指輔佐的大臣或職位);丞輔(輔助)

(3) 通“承”。接受、秉承 [bear]

前疑后丞?!缎⒔?jīng)·諫諍章》注

于是丞上指,請?jiān)彀捉鸺拔邈忓X?!妒酚洝た崂袅袀鳌?/p>

詞性變化

chéng

〈名〉

(1) 古官名 [auxiliary official]

(2) 傳說為帝王的四輔之一,是輔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3) 佐官名。秦始置。漢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職有大理丞、府丞、縣丞等

康熙字典

丞【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huì)》辰陵切《正韻》時(shí)征切,?音承?!队衿防^也?!稄V韻》佐也。《正韻》副貳也?!抖Y·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戰(zhàn)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

《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jī)?!对]》應(yīng)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wèi)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wèi)少丞。

與承通?!妒酚洝垳珎鳌缝妒秦┥现浮=癖净蜃鞒?。

《廣韻》常證切,承去聲??h名。在沂州,匡衡所居。

《韻補(bǔ)》葉之郢切。與拯通。《揚(yáng)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丞【卷三】【?部】

翊也。從廾從卩從山。山高,奉承之義。署陵切〖注〗?。

說文解字注

(丞)翊也。翊當(dāng)作翼。俗書以翊爲(wèi)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yīng)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從廾。從卪。從山。四字當(dāng)作從?二字。山部曰。?、高山之節(jié)。山高、逗。山高謂?也。奉承之義。義當(dāng)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曡韻。署陵切。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