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

拼音 chè 注音ㄔㄜˋ 繁體
部首彳部 總筆畫7畫 結(jié)構(gòu)左中右
五行 統(tǒng)一碼5F7B
筆順ノノ丨一フフノ
名稱撇、撇、豎、橫、豎提、橫折鉤、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徹(徹)chè(ㄔㄜˋ)

⒈ ?通,透:貫徹。透徹。徹底。徹骨。徹悟。響徹。

⒉ ?治,開(kāi)發(fā):“徹田為糧”。

⒊ ?毀壞:“徹我墻屋”。

異體字

  • ?
  • ?
  • ?
  • ?
  • ?

造字法

形聲:從彳、切聲

English

penetrate, pervade; penetrating


※ 徹的意思、基本解釋,徹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chè

〈動(dòng)〉

(1) (形聲。從彳( chì),甲骨文,從“鬲”(炊具)從“丑”(舉手),表示吃罷飯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墩f(shuō)文》給古文增加了音符“彳”,變成了形聲字。本義:撤除,撤去)

(2) 同本義 [remove]

廢徹不遲?!对?shī)·小雅·楚茨》

司宮徹之士?!抖Y記·燕禮》

徹筮席。——《禮記·士冠禮》

大夫無(wú)故不徹縣?!抖Y記·曲禮》

且雖諸侯相見(jiàn),軍衛(wèi)不徹,警也?!蹲髠鳌ば辍?/p>

三家者以《雍》徹?!墩撜Z(yǔ)·八佾上》

解車休馬,罷酒徹樂(lè)?!痘茨献印ぴ馈?/p>

(3) 又如:徹案(撤去食案);徹坐(撤去座位);徹兵(撤軍)

(4) 拆毀;拆下 [dismantle]

徹我墻屋?!对?shī)·小雅·十月之交》

伯昌號(hào)衰,秉鞭作牧,何令徹彼岐社,命有殷國(guó)?——《楚辭·天問(wèn)》

(5) 又如:徹屋(拆除房屋)

(6) 通達(dá);明白 [understand]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读凶印珕?wèn)》

(7) 又如:徹鑒(明鑒;洞察)

(8) 墾治 [reclaim]

徹田為糧?!对?shī)·大雅·公劉》

(9) 又如:徹田(墾治田地)

(10) 穿透 [penetrate;pierce]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11) 又如:徹札(穿透鎧甲)

(12) 結(jié)束,完結(jié) [finish;complete]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zhǎng)夜沾濕何由徹?!鸥Α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

(13) 又如:徹命(達(dá)其使命);徹卷(畢卷;讀章全卷)

詞性變化

chè

〈形〉

(1) 通,達(dá) [thorough;penetrating;clear]

徹,通也?!墩f(shuō)文》

果無(wú)不徹。——《國(guó)語(yǔ)·晉語(yǔ)六》

攝而不徹。——《國(guó)語(yǔ)·楚語(yǔ)上》

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秶?guó)語(yǔ)·吳語(yǔ)》

其何事不徹?——《國(guó)語(yǔ)·周語(yǔ)上》

焚煙徹于上?!秶?guó)語(yǔ)·魯語(yǔ)上》

其聰能聽(tīng)徹之。——《國(guó)語(yǔ)·楚語(yǔ)下》

(2) 又

民之徹官百品。

不敢徹聲聞?dòng)谔焱??!秶?guó)語(yǔ)·國(guó)語(yǔ)上》

物徹疏明。——《莊子·應(yīng)帝王》

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肚f子·外物》。注:“徹,通也?!?/p>

(3) 又如:透徹(詳盡而深入);洞徹(透徹地了解);通徹(通曉;貫通);徹夜(通宵,整夜);徹內(nèi)徹外(從里到外;完完全全);徹朗(清明。指心地清凈光明)

康熙字典

徹【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2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huì)》?直列切,音轍?!墩f(shuō)文》通也?!墩撜Z(yǔ)》盍徹乎?!对]》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wèi)天下之通法。

《廣韻》徹,達(dá)也。《左傳·成十六年》養(yǎng)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对]》發(fā)達(dá)七札也。

《集韻》徹,道也。

剝?nèi)∫??!对?shī)·豳風(fēng)》徹彼桑土。

治也?!对?shī)·大雅》徹田爲(wèi)糧?!秱鳌窂兀我?。

去也?!秲x禮·士冠禮》徹筮席?!蹲髠鳌ば辍奋娦o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lè),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shí),作樂(lè)以徹之。

毀也?!对?shī)·小雅》徹我牆屋?!豆{》徹毀我牆屋也。

《揚(yáng)子·方言》徹,列也?!恫嚏摺お?dú)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義同?!都崱坊蜃鳌醋?img src="/d/file/spz/22fbf.png" alt="?" class="wh16" />〉。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徹【卷三】【攴部】

通也。從彳從攴從育。?,古文徹。丑列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徹)通也。孟子曰。徹者、徹也。鄭注論語(yǔ)曰。徹、通也。爲(wèi)天下通法也。按詩(shī)徹彼桑土。傳曰裂也。徹我牆屋。曰毀也。天命不徹。曰道也。徹我疆土。曰治也。各隨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隱栝。古有徹?zé)o轍。從彳。從攴。從育。葢合三字會(huì)意。攵之、而養(yǎng)育之、而行之、則無(wú)不通矣。毛傳所謂治也。丑列切。十五部。一曰相臣。疑有譌。鉉本無(wú)此四字。

?)古文徹。中從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