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

拼音 biǎn 注音ㄅ一ㄢˇ
部首匚部 總筆畫11畫 結(jié)構(gòu)左三包圍
五筆AYNA 五行 統(tǒng)一碼533E
筆順一丶フ一ノ丨フ一丨丨フ
名稱橫、點(diǎn)、橫折、橫、撇、豎、橫折鉤、橫、豎、豎、豎折/豎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biǎn(ㄅ一ㄢˇ)

⒈ ?題字的橫牌,掛在門或墻的上部:匾額。橫匾。光榮匾。

⒉ ?一種用竹篾編成的器具,圓形的下底,邊框很淺,用來(lái)養(yǎng)蠶、盛糧食等。

異體字

  • ?
  • ?
  • ?

漢英互譯

plaque

造字法

形聲:從匚、扁聲

English

flat, round split-bamboo contain


※ 匾的意思、基本解釋,匾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biǎn

〈形〉

同“扁”。形體的厚度比長(zhǎng)度、寬度?。徊粓A [flat]。如:匾毛(羽毛。因形狀扁平,故稱。亦借指鳥類);匾食(水餃)

詞性變化

biǎn

〈名〉

(1) 匾額 [a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如:光榮匾;匾式(匾額);匾對(duì)(匾額和對(duì)聯(lián))

(2) 上面繡字的絲制橫幅 [a silk banner embroidered with words of praise]。如:繡金匾

(3) 用竹蔑編成的器具,圓形平底框很淺,用來(lái)養(yǎng)蠶或盛糧食 [a big round shallow basket]。如:針線匾;養(yǎng)蠶團(tuán)匾;匾籃兒(淺邊的籃子)

康熙字典

匾【子集下】【匸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方典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補(bǔ)典切,?編上聲。《玉篇》匾??!稄V韻》匾?,薄也。《韻會(huì)》器之薄者曰匾。

不圓貌。通作扁。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扁【卷二】【?部】

署也。從戶?。戶?者,署門戶之文也。方沔切文三重二

說(shuō)文解字注

(扁)署也。署者、部署有所網(wǎng)屬也。從戸?。戸?者、署門戸之文也。署門戸者、秦書八體。六曰署書。蕭子良云。署書、漢高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方沔切。古音在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