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

拼音 注音一ˋ
部首山部 總筆畫16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MLFF 統(tǒng)一碼5DA7
筆順丨フ丨丨フ丨丨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丨
名稱豎、豎折/豎彎、豎、豎、橫折、豎、豎、橫、橫、豎、橫、點(diǎn)、撇、橫、橫、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yì(一ˋ)

⒈ ?見“嶧”。

異體字

  • ?

English

a range of peaks in Shandong and Jiangsu; the name of a mountain


※ 嶧的意思、基本解釋,嶧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嶧【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夷益切,?音亦?!墩f文》從山睪聲?!稌び碡暋穾F陽(yáng)孤桐。《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

《爾雅·釋山》屬者嶧?!对]》言絡(luò)繹相連屬也。

與繹通?!对?shī)·魯頌》保有鳧繹?!对]》鳧繹,二山。通作嶧?!鹩忠孛??!蹲髠鳌の氖辍粉ノ墓愤w于繹?!对]》繹,邾邑名。本在鄒縣。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嶧【卷九】【山部】

葛嶧山,在東海下邳。從山睪聲?!断臅吩唬骸皫F陽(yáng)孤桐?!毖蛞媲?/p>

說文解字注

(嶧)葛嶧山也。地理志。東??は纶?。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爲(wèi)嶧陽(yáng)???guó)志。下邳國(guó)下邳縣葛嶧山。本嶧陽(yáng)山。按今在江蘇省淮安府邳州西北六里。非山東兗州府鄒縣東南二十五里之繹山也。魯頌。?有鳧繹。傳曰。繹、繹山也。左傳。邾文公十遷于繹。杜云。繹、邾邑。魯國(guó)鄒縣北有繹山。哀七年。邾衆(zhòng)?于繹。杜云。繹、邾山也。史記。秦始皇上鄒嶧山??淌灩Φ隆5乩碇?。魯國(guó)騶縣。嶧山在北。此山字作繹。從糸不從山。與東海葛嶧山字從山不同。史記作鄒嶧。漢志作嶧山。乃譌字也。秦時(shí)石刻字作繹。在東海下邳。此用永平以前地志也。從山。睪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夏書曰。嶧陽(yáng)孤桐。禹貢靑州文。

  • 嶧的詞語(yǔ)
  • 嶧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