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猺](/d/file/zi/zidian3633.png)
猺
部首犭部 總筆畫13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統(tǒng)一碼733A
筆順ノフノ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名稱撇、彎鉤、撇、撇、點、點、撇、撇、橫、橫、豎、豎折/豎彎、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猺
⒈ ?〔青猺〕哺乳動物,大小像貓,四肢較短,體背灰棕色,棲息山林中,吃谷物、果實等,肉味鮮美,毛皮可以做衣物。亦稱“果子貍”、“花面貍”。
⒉ ?〔黃猺〕即“青鼬”,哺乳動物,體長圓形,四肢短,耳朵大,棲息樹林中,捕食鼠、鳥等,毛皮可做衣服。
統(tǒng)一碼
猺字UNICODE編碼U+733A,10進制: 29498,UTF-32: 0000733A,UTF-8: E7 8C BA。
猺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猺的意思、基本解釋,猺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猺
〈名〉
獸名 [beast]。哺乳動物,毛皮可制衣服。如:“黃猺”“青猺”
康熙字典
猺【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集韻》餘招切,音遙?!稄V韻》獸名。
又獏猺,狗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