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錣
〈名〉
(1) 針 [needle]
錣,針也?!队衿?/p>
(2) 趕馬杖上端用來刺馬的鐵針 [iron pin on the stick to prick the horse]
馬欲進(jìn)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韓非子》
(3) 又如:錣筴(上端帶有的鐵針的趕馬杖)
康熙字典
錣【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8畫
《集韻》《韻會》株劣切,音輟?!队衿丰樢病!都崱凡呗Z有??!读凶印ふf符篇》白公勝慮亂,罷朝出,倒杖策,錣上貫頤,血流至地而弗知,鄭人聞之曰:頤之忘,將何不忘哉?!痘茨献印さ缿?yīng)訓(xùn)註》策馬捶,端有針,謂之錣,倒杖策,故錣貫頤也。張湛曰:錣,杖末鋒。
又《廣韻》下刮切,音鵽。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株衞切,音綴?!稄V韻》針也。
又《集韻》與同。羊車騶箠也。箸箴其耑長半分。《增韻》亦謂之
。
又《揚子·方言》錣,餽也。
又籌也。《管子·國蓄篇》且君引錣量用,耕田發(fā)草,上得其數(sh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