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陀
〈形〉
(形聲。從阜(
),它聲。從阜,與山有關。本義:傾斜不平的樣子) 同本義 [uneven ]罷池陂陀,下屬江河。——漢· 司馬相如《子虛賦》
詞性變化
◎ 陀
〈名〉
(1) 山岡 [low hill;hillock]
藉草各小憩,側身復登陀?!?袁桷《次韻伯宗同行至上都》
(2) 團狀物 [lump]
把棍子望小妖頭上砑了一砑,可憐就砑得像個肉陀。——《西游記》
(3) 沙陀的簡稱 [Satuo]
陀,沙陀, 后唐始興之地。——《正字通》
(4) [量詞]∶形容數量很少
黃菊東籬栽數科,野菜西山鋤幾陀?!?曾瑞《端正好》
康熙字典
陀【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队衿汾橥樱U阻也?!稜栄拧め尩卦]》陂陀,不平?!恫┭拧汾橥樱~貌。《玉篇》俗作陁?!都崱吠瑣A。
又沙陀,後唐始興之地?!段宕贰ぬ票炯o》別自號曰沙陀。沙陀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
又補陀,山名,在明州昌國海中。
又音遲。《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註》陀,音遲。郭璞曰:陀,崖際。○按漢書陀作阤,音豸。
又《集韻》待可切,音舵。與阤同。《淮南子·繆稱訓》岸崝者必陀。《集韻》本作阤。或作陊。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阤【卷十四】【部】
小崩也。從也聲。丈爾切
說文解字注
(阤)小也。大曰
。小曰阤。吳都賦曰。崩巒阤岑。此其義也。子虛賦曰。登降阤靡。上林賦曰。巖阤甗錡。皆謂欹傾也。後人多用陊爲之。古書或用褫爲之。從
。也聲。丈爾切。又弋爾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