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

拼音 tán 注音ㄊㄢˊ
部首阝部 總筆畫10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OOBH 五行 統(tǒng)一碼90EF
筆順丶ノノ丶丶ノノ丶フ丨
名稱點(diǎn)、撇、撇、點(diǎn)、點(diǎn)、撇、撇、點(diǎn)、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tán(ㄊㄢˊ)

⒈ ?〔郯城〕地名,在中國(guó)山東省。

異體字

  • ?
  • ?

造字法

形聲:從炎、阝聲

English

name of a small ancient principality which was situated in what is now part of Shantung and Kiangsu


※ 郯的意思、基本解釋,郯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Tán

〈名〉

古國(guó)名 [Tan state]。在今山東省郯城北

康熙字典

郯【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集韻》徒甘切《正韻》徒藍(lán)切,?音談。國(guó)名?!墩f(shuō)文》少昊之後所封?!洞呵铩ば哪辍饭褒R侯平莒及郯。

《昭十七年》郯子來(lái)朝。

邑名。《前漢·地理志》郯縣,屬東???。

姓。《集韻》郯以國(guó)爲(wèi)氏。通作談。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郯【卷六】【邑部】

東??h。帝少昊之後所封。從邑炎聲。徒甘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郯)東??h。東??ほ?、二志同。今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縣西南百里有故郯城。帝少昊之後所封。前志曰。郯、故國(guó)。少昊後。盈姓。按盈卽嬴字。宣四年經(jīng)曰。公及齊矦平莒及郯。從邑。炎聲。徒甘切。八部。

  • 郯的詞語(yǔ)
  • 郯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