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夊字的解釋
夊

拼音 suī 注音ㄙㄨㄟ
部首夂部 總筆畫3畫 結構單一
五筆QYI 統(tǒng)一碼590A
筆順ノフ丶
名稱撇、橫撇/橫鉤、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suī(ㄙㄨㄟ)

⒈ ?〔夊夊〕古同“綏綏”,慢慢行走的樣子,如“雄狐夊夊。”(今作“有狐綏綏”)。

異體字

English

KangXi radical 35; go slowly


※ 夊的意思、基本解釋,夊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夊【丑集下】【夊部】 康熙筆畫:3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息遺切《集韻》山垂切,?音衰。行遲貌?!墩f文》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毒煛钒残幸?。

《廣韻》楚危切《集韻》初危切,?音吹。義同。

《玉篇》古文綏字。註詳糸部七畫。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夊【卷五】【夊部】

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從夊。楚危切

說文解字注

(夊)行遟曳夊夊也。也字今補。曲禮曰。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玉藻曰。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注云??鬃訄?zhí)圭、足縮縮如有循是也。玉篇曰。詩云雄狐夊夊。今作綏。象人?脛有所躧也。通俗文。履不箸跟曰屣。屣同躧。躧屣古今字也。行遟者、如有所拕曳然。故象之。楚危切。玉篇思隹切。十五部。凡夊之屬皆從夊。

  • 夊的詞語 組詞
  • 夊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