忮

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忄部 總筆畫7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NFCY 五行 統(tǒng)一碼5FEE
筆順丶丶丨一丨フ丶
名稱點(diǎn)、點(diǎn)、豎、橫、豎、橫撇/橫鉤、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zhì(ㄓˋ)

⒈ ?害,嫉妒,狠:“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⒉ ?違逆;剛愎:“不忮于眾”。

English

stubborn; perverse; aggressive


※ 忮的意思、基本解釋,忮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zhì

〈形〉

(1) 強(qiáng)悍,兇狠 [brutal]

忮,很也。從心,支聲。——《說(shuō)文》

忮,恨也。——《一切經(jīng)音義》引《說(shuō)文》

長(zhǎng)安險(xiǎn)固,風(fēng)俗豪忮?!顿Y治通鑒》

(2) 又如:忮毒(狠毒);忮橫(忌刻專橫);忮狠(忌刻狠毒);忮惡(狠毒)

(3) 嫉妒;忌恨 [jealous]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詩(shī)·邶風(fēng)·雄雉》

鞫人忮忒?!对?shī)·大雅·瞻卬》

大勇不忮?!肚f子·齊物論》

(4) 又如:忮刻(忌恨刻毒;剛愎);忮嫉(妒忌);忮忌(嫉妒);忮忍(嫉妒殘忍);忮悍(嫉妒而兇悍);忮害(嫉忌陷害);忮心(嫉恨之心)

(5) 固執(zhí) [stubborn]

巧行居災(zāi),忮辨召患?!蹲x史述九章》

(6) 又如:忮刻(褊狹刻薄);忮辯(強(qiáng)辯)

詞性變化

zhì

〈動(dòng)〉

違逆[be contrary to; disobey]

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天下不忮于眾?!肚f子·達(dá)生》。注:“逆也?!?/p>

康熙字典

忮【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支義切,音寘?!墩f(shuō)文》很也。從心支聲。一曰懻忮,強(qiáng)害也。《詩(shī)·邶風(fēng)》不忮不求。《莊子·齊物論》大勇不忮。

通作伎。《詩(shī)·大雅》鞠人伎忒。

《集韻》奇寄切,音芰。詩(shī)不忮不求,韋昭讀。

《集韻》居企切,音馶。

?切,音企。

章移切,音支。義?同。

《集韻》翹移切,音祇。彊也。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忮【卷十】【心部】

很也。從心支聲。之義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忮)?也。很者、不聽(tīng)從也。雄雉、瞻卬傳皆曰。忮、害也。害卽很義之引申也?;騾繝?wèi)之。伎之本義爲(wèi)與。許人部伎下引詩(shī)?人伎忒。言叚借也。從心。支聲。之義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