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祳字的解釋
祳

拼音 shèn 注音ㄕㄣˋ
部首礻部 總筆畫11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PYDE 統(tǒng)一碼7973
筆順丶フ丨丶一ノ丨丨フノ丶
名稱點、橫撇/橫鉤、豎、點、橫、撇、橫、橫、豎提、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shèn(ㄕㄣˋ)

⒈ ?古同“脤”,古代祭祀用的生肉。

統(tǒng)一碼

祳字UNICODE編碼U+7973,10進制: 31091,UTF-32: 00007973,UTF-8: E7 A5 B3。

祳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祳的意思、基本解釋,祳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祳【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時忍切《集韻》是忍切《正韻》時軫切,?辰上聲。同脤。祭社生肉也。《說文》社肉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春秋傳曰:石尚來歸祳。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祳【卷一】【示部】

社肉,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從示辰聲。《春秋傳》曰:“石尚來歸祳。”時忍切

說文解字注

(祳)社肉。盛之?蜃。故謂之祳。五經(jīng)異義曰。古左氏說。脤、祭社之肉。盛之以蜃。鄭注掌蜃、杜注左傳皆同。蜃祳曡韻。經(jīng)典祳多從肉作脤。詩緜箋、掌蜃注徑用蜃爲祳字。天子所?親遺同姓。大宗伯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大行人歸脤以交諸矦之福。從示。辰聲。時忍切。古音在十三部。春秋傳曰。石尚來歸祳。春秋經(jīng)定公十四年文。凡說文引春秋經(jīng)皆?諸傳。謂左氏春秋有此文也。

  • 祳的詞語
  • 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