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漢語字典勷字的解釋
勷

拼音 ráng xiāng 注音ㄖㄤˊ ㄒ一ㄤ
部首力部 總筆畫19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統(tǒng)一碼52F7
筆順丶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丨一ノフノ丶フノ
名稱點、橫、豎、橫折、橫、豎、橫折、橫、橫、橫、豎、豎、橫、撇、豎提、撇、點、橫折鉤、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ráng(ㄖㄤˊ)

⒈ ?行走的樣子。

其他字義

xiāng(ㄒ一ㄤ)

⒈ ?古同“襄”,助;輔助。

異體字

English

urgent; in haste, hurriedly; help


※ 勷的意思、基本解釋,勷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ráng

“劻勷”( kuāngráng):急迫不安的樣子

康熙字典

勷【子集下】【力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7畫

《唐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音禳?!队衿纷呙?。

劻勷。詳劻字註。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襄)漢令。解衣而耕謂之?。而字依韻會補。此襄字所以從衣之本義。惟見於漢令也。引伸之爲除去。爾雅釋言、詩牆有茨出車傳皆曰。襄、除也。周書謚法云。辟地有德曰襄。凡云攘地、攘夷狄皆襄之假借字也。又引伸之爲反復。大東傳云。襄、反也。謂除此而復乎彼也。釋言又曰。襄、駕也。此驤之假借字。凡云襄上也、襄舉也皆同。又馬注皋陶謨曰。襄、因也。謚法因事有功曰襄。此又攘之假借字。有因而盜曰攘。故凡因皆曰攘也。今人用襄爲輔佐之義。古義未嘗有此。從衣。?聲。息良切。十部。

?)古文?。不能得其會意形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