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關(guān)于寫景的古詩

寫景

共收錄〔1943〕首關(guān)于寫景的古詩

本頁收錄的有關(guān)寫景的古詩/代表作品根據(jù)熱度排序,通過這些寫景古詩詞的介紹可以了解詩詞名家的詩風(fēng)。如果您也有喜歡的有關(guān)寫景的古詩詞,歡迎分享。

為農(nóng)

唐代杜甫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人月圓·重岡已隔紅塵斷

金朝元好問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fēng)。

鬢云松令·枕函香

清代納蘭性德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后。時節(jié)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徹夜東風(fēng)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dāng)時,人似當(dāng)時否?

本事詩十首·選二

清代蘇曼殊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百丈山記

宋代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壘石為磴,十余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石梁跨于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后臨石池,風(fēng)來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nèi)跨池又為石梁。度而北,躡石梯,數(shù)級入庵。庵才老屋數(shù)間,卑庳迫隘,無足觀。獨其西閣為勝。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閣據(jù)其上流,當(dāng)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為可玩。乃壁其后,無所睹。獨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久而益悲,為可愛耳。

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yīng)制

唐代李嶠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

白洋潮

明代張岱

  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睔q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蘇氏別業(yè)

唐代祖詠

別業(yè)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dāng)戶牖,灃水映園林。

南湖

唐代溫庭筠

湖上微風(fēng)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

雪竇游志

元代鄧牧

  歲癸已春暮,余游甬東,聞雪竇游勝最諸山,往觀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轉(zhuǎn)之西,大橋橫絕溪上,覆以棟宇。自橋下入溪行,九折達泉口。凡舟楫往還,視湖上下,頃刻數(shù)十里;非其時,用人力牽挽,則勞而緩焉。初,大溪薄山轉(zhuǎn),巖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雞洞”,相傳鑿石破山,有金雞飛鳴去,不知何年也。

浣花溪記

明代鐘惺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過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陸游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dāng)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luò)其上,如寶裝屏風(fēng)。是日風(fēng)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dāng)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fēng),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fù)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

唐代李白

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

始經(jīng)瞿唐峽,遂步巫山巔。

同諸公登慈恩寺浮圖

唐代高適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宮中行樂詞·其四

唐代李白

玉樹春歸日,金宮樂事多。

后庭朝未入,輕輦夜相過。

破陣樂·露花倒影

宋代柳永

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金柳搖風(fēng)樹樹,系彩舫龍舟遙岸。千步虹橋,參差雁齒,直趨水殿。繞金堤、曼衍魚龍戲,簇嬌春羅綺,喧天絲管。霽色榮光,望中似睹,蓬萊清淺。

時見。鳳輦宸游,鸞觴禊飲,臨翠水、開鎬宴。兩兩輕舠飛畫楫,競奪錦標(biāo)霞爛。罄歡娛,歌魚藻,徘徊宛轉(zhuǎn)。別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爭收翠羽,相將歸遠。漸覺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破陣樂·露花倒影

宋代柳永

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金柳搖風(fēng)樹樹,系彩舫龍舟遙岸。千步虹橋,參差雁齒,直趨水殿。繞金堤、曼衍魚龍戲,簇嬌春羅綺,喧天絲管。霽色榮光,望中似睹,蓬萊清淺。

時見。鳳輦宸游,鸞觴禊飲,臨翠水、開鎬宴。兩兩輕舠飛畫楫,競奪錦標(biāo)霞爛。罄歡娛,歌魚藻,徘徊宛轉(zhuǎn)。別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爭收翠羽,相將歸遠。漸覺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天凈沙·江亭遠樹殘霞

元代吳西逸

江亭遠樹殘霞,淡煙芳草平沙。綠柳陰中系馬。夕陽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蘇軾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fēng)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蘇軾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fēng)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浯溪摩崖懷古

宋代楊萬里

湘江曾聞有浯溪,片帆今掛湘東西。

上摩石崖與天齊,江頭落日云凄凄。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宋代吳文英

羞紅顰淺恨,晚風(fēng)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云。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shù)幽期難準(zhǔn)。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fēng)雨愁人。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

清明日貍渡道中

宋代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fēng)?;ㄈ忌缴?,柳臥水聲中。

石馬立當(dāng)?shù)溃堷S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宋代柳永

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fēng)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訴衷情近·雨晴氣爽

宋代柳永

雨睛氣爽,佇立江樓望處。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殘陽里。脈脈朱闌靜倚。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暮云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

兩漢佚名

霏霏點點回塘雨,雙雙只只鴛鴦?wù)Z。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黃。

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青青云粉狀。

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清代王國維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渾無數(shù)。日日滄浪亭畔路。西風(fēng)林下,夕陽水際,獨自尋詩去。

可憐愁與閑俱赴。待把塵勞截愁住。燈影幢幢天欲曙。閑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樓雨。

訴衷情近·雨晴氣爽

宋代柳永

雨晴氣爽,佇立江樓望處。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殘陽里。脈脈朱闌靜倚。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暮云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南鄉(xiāng)子·煙漠漠

五代李珣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水仙子·詠江南

元代張養(yǎng)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瓷锄t舞再三,卷香風(fēng)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fēng)外飐。愛殺江南!

江南弄

唐代李賀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巘紅嵯峨。

水風(fēng)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漁家傲·題玄真子圖

宋代張元干

釣笠披云青嶂繞,綠蓑細雨春江渺。白鳥飛來風(fēng)滿棹。收綸了,漁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醉眼冷看城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閑煩惱。

漁家傲·題玄真子圖

宋代張元干

釣笠披云青嶂繞,綠蓑細雨春江渺。白鳥飛來風(fēng)滿棹。收綸了,漁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醉眼冷看城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閑煩惱。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代喬吉

風(fēng)風(fēng)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fēng)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點絳唇·時霎清明

宋代吳文英

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嫩陰綠樹。正是春留處。

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征衫貯。舊寒一縷。淚濕風(fēng)簾絮。

阮郎歸·女貞花白草迷離

清代王國維

女貞花白草迷離,江南梅雨時。陰陰簾幙萬家垂。穿簾雙燕飛。

朱閣外,碧窗西。行人一舸歸。清溪轉(zhuǎn)處柳陰低。當(dāng)窗人畫眉。?

紫芝歌

兩漢佚名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梢辕燄嚒?/div>

竹枝詞四首

唐代白居易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賦得江邊柳

唐代魚玄機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官橋柳色

元代朱栴

橋北橋南千百樹,綠煙金穗映清流。

青閨娟眼窺人過,翠染柔絲帶雨稠。

原隰荑綠柳

唐代溫庭筠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滿堤。

拂塵生嫩綠,披雪見柔荑。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龍井題名記

宋代秦觀

  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p>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毫發(fā)。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jīng)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

過華清宮

唐代李賀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云生朱絡(luò)暗,石斷紫錢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