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泛煙中片葉,但兩湖佳處,任風(fēng)吹泊。
出自清代:徐燦的《念奴嬌·西湖雨感次素庵韻》
雨窗閑話,嘆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幾遍青山酬對好,依舊黛眉當(dāng)閣。灑道輪香,潤花杯滿,不似前秋惡。繡簾才卷,一樓空翠回薄。
擬泛煙中片葉,但兩湖佳處,任風(fēng)吹泊。山水清音聽未了,隱岸玉箏金索。頭上催詩,枕邊滴夢,謾惜瑤卮落。相看不厭,兩高天際孤削。
鑒賞
此詞為作者夫婦寓居西湖時(shí)因雨有感而作。詞的開篇即從雨寫起,“雨窗閑話,嘆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小窗外,細(xì)雨淅瀝,珠簾內(nèi)夫婦對坐,閑話中談及如煙往事,夫婦二人禁不住頓生今是昨非之嘆。接著的“幾遍青山酬對好,依舊黛眉當(dāng)閣”句,寫人寫景,表達(dá)對大自然的喜愛。多少次夫婦面對青山詩詞唱和,到而今細(xì)雨迷蒙中,青山依舊,黛眉依扣,只是空去了如煙的往事。“灑道輪香,潤花杯滿,不似前秋惡”,仍寫雨,只因有了這宜人的細(xì)雨,這個(gè)秋天同去年相比,也變的美麗起來。字詞行間透露出對這雨中西湖的喜愛之情。而“不似前秋惡”一句,更是語直意顯,直吐出作者對雨中今秋的好感。上片末二句“繡簾才卷,一樓空翠回薄”,名為寫簾、寫樓,實(shí)則仍是寫雨,繡簾高高挑起,滿山滿湖回旋的青翠仿佛染綠了樓宇,使得它空翠之色頓生。于是詞人也便有了下片縱情山水的念頭。過片后,首三句:“擬泛煙中片葉,但兩湖佳處,任風(fēng)吹泊”。在煙雨蒙蒙中,詞人只想乘一葉小舟,讓風(fēng)兒吹著那只孤舟,游遍西湖的每一處勝景?!吧剿逡袈犖戳耍[岸玉箏金索”讓詞人留戀不已的不僅是那綿綿不絕的清越的山水之音還有邈遠(yuǎn)的岸邊傳來的隱約的古箏之聲。其下三句“頭上催詩,枕邊滴夢,謾惜瑤卮落”詞人由雨而生發(fā)感慨。催發(fā)詩興的是那頭頂上不斷飄落的如絲細(xì)雨,引人入夢的也是那枕邊不斷滴落的雨絲,手舉玉杯,詞人禁不住空自蹉嘆。“相看不厭,兩高天際孤削”,寫人與山的契合。遠(yuǎn)遠(yuǎn)拋,兩座高峰巍然聳立,直插云霄。詞人的情懷在與自然的對視中得到了慰藉。
徐燦簡介
清代·徐燦的簡介
![徐燦](/d/file/p/ba21f7ed9d616b5186ac48251e85f698.jpg)
徐燦(約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號深明,又號紫言(竹字頭)。江南吳縣(今蘇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詞人、詩人、書畫家,為“蕉園五子”之一。光祿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學(xué)士海寧陳之遴繼妻。從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詩,尤長于詞學(xué)。她的詞多抒發(fā)故國之思、興亡之感。又善屬文、精書畫、所畫仕女設(shè)色淡雅、筆法古秀、工凈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畫水墨觀音、間作花草。著有《拙政園詩馀》三卷,詩集《拙政園詩集》二卷,凡詩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97篇)〕猜你喜歡
-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出自 宋代 蘇軾: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出自 宋代 姜夔: 《暗香·舊時(shí)月色》
- 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a>
-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出自 唐代 張籍: 《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花落花開自有時(shí),總賴東君主。
出自 宋代 嚴(yán)蕊: 《卜算子·不是愛風(fēng)塵》
-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出自 宋代 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