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椿簡介

主要成就
將標點符號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清朝被歐洲列強的大炮轟開了國門后,被迫簽訂諸多不平等條約開放通商口岸,漸漸的歐洲面孔在中國越來越多。按道理講外國駐華使節(jié)紛至沓來,中西融合速度加快,但道光皇帝還是鬧出了笑話:“英吉利與伊犁有無旱路可通?”可見清政府對你的對手無知到什么程度!至同治年間還沒有一個清朝官員正式的出訪過歐洲。
不僅清朝,漢時通西域做生意也是只到西亞,唐玄奘取經(jīng)去的印度,明朝鄭和到達亞洲、非洲,遠未及歐羅巴。對于那片大陸,只有蒙古鐵騎踏上過,但那絕非是出訪,而是殺戮與征服。
1866年,時任清朝海關(guān)總稅務司的英國人羅伯特·赫德向清政府申請回國結(jié)婚被準許后,隨即上了一道奏折,建議清廷派官員一同去歐洲諸國考察。此類建議赫德上奏過多次,既然不能閉關(guān)鎖國,索性就打開國門去到先進的西方了解那里發(fā)生的一切,對大清百利而無一害。
清廷此時正大興洋務運動,對待西方的態(tài)度很尷尬:一方面被西方“奇巧”折服,另一方面卻放不下天朝上國的臉面。赫德此時提出的建議,慈禧沒有立刻做出決斷,而是先征詢各位大臣意見。
恭親王奕?腦子比較超前,一直主張派員出國走走看看,歐洲人可以來中國,中國人何不能去歐洲呢?特別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后,內(nèi)部沒有熟悉西方的官員,這總歸是被動的事,因此對赫德的提議投了贊成票。
慈禧將派員考察之事委派奕?酌辦。奕?領(lǐng)懿旨后,他分析選好考察團團長是關(guān)鍵。慎重考慮后,他制定了三個硬性標準來挑選團長人選。
第一,必須為根正苗紅的旗人,人品可靠。
第二,知書達理,出訪國外不能給大清丟人。
第三,腦子要靈光,遇到事情能夠隨機應變。
奕?把這個事情想簡單了,指派的官員都紛紛畏難,一聽說去異邦,頭也暈了,腰也酸了,連腿都抽筋了,無人應承。官員們心里面怎么想的,奕?很清楚,無非就是去往異邦禮節(jié)體制均不通,并無效仿先例,唯恐出錯,寧可不去。
赫德是個中國通,他深知中國人死要面子的習性,出主意說我們不以正式出訪的目的去,而是觀光考察,表面上是感受與東方迥異的西方文明的官方旅游團,實質(zhì)上卻是借出訪機會學習考察。所以,不必拘禮。
經(jīng)過初試和復試,最終選了一個看起來還算符合標準旗人,斌椿。不過他是個年逾花甲的老頭。
家里人聽說他要遠涉重洋去往蠻夷之國,紛紛勸阻他三思而后行。為了說服斌椿,他們甚至舉出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困貝加爾湖二十多年的悲慘例子。但斌椿卻意志堅定,他心里真實想法是:“吾乃朝廷官派,名正言順的西來東土第一人?!边@個機遇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你們等著我勝利歸來的消息吧!
斌椿攜三位京師同文館的優(yōu)秀學生在赫德的陪同下從上海乘輪船啟程,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抵達法國南部港口城市馬賽。
剛上岸,斌椿一行就被高大雄偉的異國建筑震驚了,整齊的街道,彬彬有禮的大鼻子法國人向他們投來好奇的目光。浪漫國度的主人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東方客人,邀請斌椿一行參觀當?shù)氐慕烫?、學校、工廠等等。馬賽記者24小時跟隨中國官方考察團,詢問他們對馬賽的印象,吃住是否習慣,甚至建議斌椿找一名馬賽女郎共度良宵。
一群留著長辮子的東方人登上了當?shù)孛襟w的頭版頭條,報紙因此脫銷。街頭巷尾紛紛議論他們的穿著、長相和行為,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新鮮和刺激。
在巴黎參觀了凡爾賽宮凱旋門,迷人的夜色讓斌椿那顆已垂垂老矣的心臟找回了年輕時的感覺。
離開法國后,斌椿進入了赫德的祖國英吉利。作為工業(yè)革命的搖籃,倫敦比法國更為繁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摩肩接踵的生意人,蒸汽機、火車、電報、顯微鏡、輪船、高爐、槍械、近代機器工廠等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充斥在斌椿一行的眼睛里,目不暇接。接待人員特意送了斌椿一個火車模型留作紀念。
令斌椿沒有想到的是,赫德工作做得極其到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破天荒的接見了斌椿,他也成為英國女王第一次非正式接見的中國官員。
維多利亞為清朝客人舉辦了盛大的歡迎舞會,斌椿第一次見到了袒胸露背的西洋女子,興奮和驚愕寫在了那張長滿皺紋的臉上,他心里暗自得意:“此次西行真乃開眼看世界,此生無憾!”
斌椿還在英國接待人員的建議下,拍了人生第一張照片。
有一天早茶,斌椿在翻譯的幫助下閱讀英國報紙,他發(fā)現(xiàn)英語句子之間由小蝌蚪和小圓圈等符號隔開。這個發(fā)現(xiàn)讓他興奮不已,連忙問翻譯人員其中奧秘。翻譯介紹說這些符號叫做標點,是用來分隔句子和表示語氣只用,類似漢語中的句讀。
斌椿是個讀書人,讀了一輩子圣賢書,何處句讀都是靠揣摩,極易發(fā)生誤解。他覺得英國人這個發(fā)明很好,統(tǒng)一了閱讀標準,避免了因不了解文章含義胡亂句讀的錯誤,他決定將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回國后稟報天子。從英國一路北上,斌椿游歷考察了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沙俄、普魯士等國,深入考察當?shù)亟?jīng)濟政治民俗文化等,邊走邊記,走完一圈歷時將近四個月。
回國之后,斌椿將西方諸國游歷成書《乘槎筆記》共朝廷參考。實話講,由于眼界和知識所限,斌椿之行并未給清廷帶來思想上的變化,唯一有意義的就是引入了標點符號的概念。他在書中更多的是描繪了西方浮世繪,對于奇巧科技略略帶過,并未注明詳細原理。
盡管如此,斌椿也是中國第一位官派出國考察的官員,雖然從結(jié)果看旅游的性質(zhì)更甚,但意義非凡。中國人漸漸覺得英法諸國與越南朝鮮等藩屬國不同,世界原來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