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夔簡(jiǎn)介
楊夔,字、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光化末(約公元900年)前后在世。唐文學(xué)家,自號(hào)“弘農(nóng)子”,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能詩,工賦善文,與杜荀鶴、康餅、張喬、鄭谷等為詩友,以《冗書》馳名士大夫間其文頗有氣勢(shì),《蓄貍說》、《善惡鑒》、《植蘭說》等皆為佳篇。著述頗富,有文集五卷,冗書十卷,冗余集一卷,《新唐書 · 藝文志》均傳于世,《全唐詩》存其詩十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一八九、《唐才子傳》卷一O。 ...〔? 楊夔的詩文(12篇)〕送張相公出征
得意在當(dāng)年,登壇秉國權(quán)。漢推周勃重,晉讓趙宣賢。
儒德尼丘降,兵鈐太白傳。援毫飛鳳藻,發(fā)匣吼龍泉。
歷火金難耗,零霜桂益堅(jiān)。從來稱玉潔,此更讓朱妍。
題鄭山人郊居
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門瀟灑絕塵埃。漁舟下釣乘風(fēng)去,
藥醞留賓待月開。數(shù)片石從青嶂得,一條泉自白云來。
竹軒相對(duì)無言語,盡日南山不欲回。
寄當(dāng)陽袁皓明府
高人為縣在南京,竹繞琴堂水繞城。地古既資攜酒興,
務(wù)閑偏長(zhǎng)看山情。松軒待月僧同坐,藥圃尋花鶴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愛,莫教空說魯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