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謝絳(994或995——1039)字希深,浙江富陽人,謝濤子。以父蔭任試秘書省校書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進士甲科,授太常寺奉禮郎,知汝陰縣(今屬安徽)。善議論,喜談時事。嘗論“四民失業(yè)”,達數(shù)千言。翰林學士楊億舉薦其文章,真宗召試,擢秘閣校理,判登聞鼓禮院、吏部南曹。仁宗即位,遷太常博士,通判常州。天圣(1023—1032)中,各地水旱蝗災,黃河決口滑州(今屬河南)。絳上書指陳時弊,建議皇上下詔引咎自責,“許士大夫斥諱上聞,譏切時病”?!傲T不急之役,省無名之斂”,以休息天下。仁宗嘉納其言。后為編修官,參與修真宗國史。既成,天圣中,遷祠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后通判河南府。錢惟演留守西京,悉以政事委之。是時歐陽修、梅圣俞、尹洙等亦在西京或其附近,相與登山臨水,著文賦詩。權開封府判官,雖在外,猶多次上書論事,言妖人方術之士不宜出入宮中。權開封府判官時,蝗災嚴重,據(jù)以再論時政,請求廉政輕役,慎擇官吏,寬施刑獄,與民休息,再遷兵部員外郎,徙三司度支判官,主張編制預算,“歷考歲用而裁節(jié)之”;又數(shù)言朝廷號令屢變,政出多門,宮廷侈糜,賜予無度等弊病。更進《理治箴》5篇,諫阻宮中不時需索。擢知制誥,判吏部流內銓、太常禮院。景祐元年(1034)出使契丹,還,遷擢知制誥,判流內銓,出知鄧州(今屬河南)。至任,調集民工擴建美陽堰;又上書請修復鉗盧陂,壅水灌注,可溉田3萬頃,寶元二年,未成而卒于任,年四十六。謝絳為人穩(wěn)重,深于涵養(yǎng),而以文學知名,謝絳學記博深,長于制誥,論議透辟,尤為儒林所宗。所至之處,“大興學舍”。在河南時,修建國子學,親自執(zhí)教,遠道來學者達數(shù)百人。平時樂施好客,卒后“家無余資”。歐陽修稱其制辭“尤得其體,世所謂常、楊、元、白,不足多也”(歐陽修《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墓志銘》)。蔡襄也說他“文章謹于法度,敘史體,述制命,尤為深約典重”(《謝公堂記》)。其上楊億書有“曳鈴其空,上念無君子者;解組不顧,公其如蒼生何”二聯(lián),全用經(jīng)籍語,楊億大加稱賞,譽為“文中虎”(《歸田錄》卷一引)。著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度卧姟肪硪黄咂咪浧湓娛住!度挝摹肪硭囊灰皇掌湮氖迤?。王安石為述“行狀”,事跡見歐陽修《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六)、《宋史》卷二九五本傳。 子謝景初、謝景溫、謝景平,皆有文名。
宋代:
謝絳
昨夜佳期初共。鬢云低、翠翹金鳳。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轉、眼波微送。
草草不容成楚夢。漸寒深、翠簾霜重。相看送到斷腸時,月西斜、畫樓鐘動。
昨夜佳期初共。鬢雲(yún)低、翠翹金鳳。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轉、眼波微送。
草草不容成楚夢。漸寒深、翠簾霜重。相看送到斷腸時,月西斜、畫樓鐘動。
宋代:
謝絳
稍過山陰接甬東,正當兩國畫屏中。
巖嶺僧井通江水,門外商帆落海風。
稍過山陰接甬東,正當兩國畫屏中。
巖嶺僧井通江水,門外商帆落海風。
宋代:
謝絳
愧君來款關,話別憩林間。
不待風銷暑,聊因酒發(fā)顏。
愧君來款關,話別憩林間。
不待風銷暑,聊因酒發(fā)顔。
宋代:
謝絳
僕本塵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尋小園隱,忽見群芳發(fā)。
僕本塵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尋小園隱,忽見群芳發(fā)。
宋代:
謝絳
仆本塵外士,功名若毫末。因尋小園隱,忽見群芳發(fā)。
昔夢宛可記,靈契方茲達。會須掛朝纓,歸弄巖前月。
仆本塵外士,功名若毫末。因尋小園隱,忽見群芳發(fā)。
昔夢宛可記,靈契方茲達。會須掛朝纓,歸弄巖前月。